合福铁路段某标段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平面图

附件详情

  •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
  • 1.1编制说明 1
  • 1.1.1编制范围 1
  • 1.1.2编制依据 1
  • 1.1.3编制原则 1
  • 1.2项目概要 2
  • 1.2.1工程简介 2
  • 1.2.2主要技术标准 2
  • 1.2.3主要工程数量 3
  • 1.2.4遵循的规范标准 5
  • 1.2.5自然地理特征 8
  • 1.3工程建设条件 10
  • 1.3.1运输条件 10
  • 1.3.2建筑材料分布 11
  • 1.3.3沿线可利用资源 11
  • 1.4该项目特点及重点分析 11
  • 1.4.1该项目特点 12
  • 1.4.2该项目重点 12
  • 1.5总体施工目标 13
  • 1.5.1质量目标 13
  • 1.5.2安全目标 13
  • 1.5.3工期目标 13
  • 1.5.4环保、水保目标 13
  • 1.5.5文明施工目标 14
  • 1.5.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4
  • 1.5.7创优规划目标 14
  • 1.5.8技术创新目标 14
  • 1.6总体施工组织指导原则 14
  • 1.7施工组织机构 15
  • 1.7.1组织机构图 15
  • 1.7.2管理职责 15
  • 1.8施工区段划分、队伍部署 18
  • 1.9总体施工方案 20
  • 1.9.1总体方案 20
  • 1.9.2专业方案 22
  • 1.10总平面布置 33
  • 1.11 临时设施方案 33
  • 1.12施工组织措施 43
  • 1.12.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43
  • 1.12.2施工过程阶段组织措施 45
  • 1.12.3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46
  • 2 施工进度安排 47
  • 2.1工期目标 47
  • 2.2总体施工进度 47
  • 2.3施工进度指标 48
  • 2.3.1路基工程进度指标 48
  • 2.3.2桥梁工程进度指标 48
  • 2.3.3隧道进度指标 50
  • 2.3.4 制梁进度指标 50
  • 2.3.5架梁进度指标 50
  • 2.3.6轨道工程 50
  • 2.4主要项目施工进度安排 50
  • 2.5关键线路 52
  • 2.6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横道计划 52
  • 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3
  • 3.1迁改工程 53
  • 3.1.1项目概要 53
  • 3.1.2道路改移施工方案 53
  • 3.1.3施工方法 53
  • 3.2路基工程 57
  • 3.2.1项目概要 57
  • 3.2.2施工方案 57
  • 3.2.3施工组织顺序 59
  • 3.2.4土石方调配 60
  • 3.2.5 施工方法 60
  • 3.2.6路基沉降监测及路堑边坡变形监测 94
  • 3.3桥涵工程 103
  • 3.3.1项目概要 103
  • 3.3.2施工方案 104
  • 3.3.3桥涵工程施工方法 111
  • 3.4隧道工程 158
  • 3.4.1项目概要 158
  • 3.4.2隧道施工方案 158
  • 3.4.3主要施工方法 159
  • 3.5房屋工程 202
  • 3.5.1项目概要 202
  • 3.5.2施工方案 202
  • 3.5.3施工方法 203
  • 3.6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 213
  • 3.7技术检测手段及试验管理 216
  • 3.7.1试验室 216
  • 3.7.2路基工程主要试验项目 218
  • 3.7.3桥涵及 混凝土工程 主要试验项目 221
  • 4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228
  • 4.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28
  • 4.1.1组织措施 228
  • 4.1.2管理措施 228
  • 4.1.3经济措施 233
  • 4.1.4技术措施 233
  • 4.2确保工期的措施 242
  • 4.2.1工期目标 242
  • 4.2.2工期保证体系 242
  • 4.2.3工期保证措施 244
  • 4.2.4赶工措施及应急预案 249
  • 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250
  • 5.1笔架山隧道 250
  • 5.1.1项目概要 250
  • 5.1.2架子队伍 251
  • 5.1.3临时设施 252
  • 5.1.4工期安排 253
  • 5.1.5施工方案 254
  • 5.1.6施工方法 256
  • 5.1.7不良地质施工方法 256
  • 5.1.8污水处理措施 258
  • 5.1.9隧道弃碴方案 258
  • 5.1.10技术措施 259
  • 5.1.11风险评估及对策 259
  • 5.2南关村特大桥 260
  • 5.2.1工程简介 260
  • 5.2.2自然概况 260
  • 5.2.3架子队伍 261
  • 5.2.4临时设施 261
  • 5.2.5施工设备配置 262
  • 5.2.6人力资源配置 263
  • 5.2.7工期安排 263
  • 5.2.8施工方案 263
  • 5.2.9施工方法 264
  • 5.2.10施工防护方案及措施 264
  • 5.3轨道工程 265
  • 5.3.1工程简介 265
  • 5.3.2架子队伍 265
  • 5.3.3施工设备配置 265
  • 5.3.4工期安排 265
  • 5.3.5施工方案 266
  • 5.3.6施工方法 267
  • 5.4箱梁架设工程 273
  • 5.4.1工程简介 273
  • 5.4.2架子队伍 273
  • 5.4.3施工设备配置 273
  • 5.4.4工期安排 273
  • 5.4.5施工方案 274
  • 5.4.6施工方法 275
  • 5.4.7 运梁车运梁过隧道 287
  • 6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290
  • 6.1冬季施工安排及质量保证措施 290
  • 6.1.1冬季施工安排 290
  • 6.1.2冬季施工准备工作 290
  • 6.1.3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290
  • 6.2雨季施工安排及质量保证措施 293
  • 6.2.1雨季施工安排 293
  • 6.2.2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94
  • 6.2.3夏季施工措施 296
  • 6.2.4夏季防洪、防暑、防雷电措施 297
  • 6.2.5防汛应急措施 297
  • 7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299
  • 7.1质量目标 299
  • 7.2质量保证体系及职责 299
  • 7.3质量保证措施 299
  • 7.3.1组织保证措施 299
  • 7.3.2制度保证措施 304
  • 7.3.3技术保证措施 309
  • 7.3.4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21
  • 7.4创优规划及创优保证措施 322
  • 7.4.1创优规划 322
  • 7.4.2创优保证措施 322
  • 7.5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325
  • 7.5.1建立已完工程和设备保护机构 325
  • 7.5.2已完工程和设备保护措施 325
  • 8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27
  • 8.1安全目标 327
  • 8.2保证体系及职责 327
  • 8.3安全保证制度 328
  • 8.3.1 安全制度和保证措施 328
  • 8.3.2安全生产责任制 331
  • 8.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31
  • 8.3.4安全 技术交底 制度 332
  • 8.3.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32
  • 8.3.6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332
  • 8.3.7安全生产奖惩制 333
  • 8.3.8班前安全讲话制 333
  • 8.3.9安全交接班制 333
  • 8.3.10安全操作挂牌制 333
  • 8.4安全保证措施 333
  • 8.4.1组织措施 333
  • 8.4.2技术保证措施 334
  • 8.5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345
  • 8.5.1重大安全事故源分析 345
  • 8.5.2应急救援预案 345
  • 8.6安全卡控表 351
  • 9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52
  • 9.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及保证体系 352
  • 9.2环境保护措施 352
  • 9.2.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355
  • 9.2.2防止水污染措施 355
  • 9.2.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措施 355
  • 9.2.4防止固体废物污染措施 356
  • 9.3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356
  • 9.4土地复垦目标、体系及措施 357
  • 9.4.1土地复垦目标 357
  • 9.4.2土地复垦管理体系 358
  • 9.4.3土地复垦措施 358
  • 9.5节约用地措施 361
  • 9.5.1正式工程 361
  • 9.5.2临时工程 361
  • 10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362
  • 10.1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目标 362
  • 10.2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362
  • 10.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62
  • 10.3.1劳动保护措施 362
  • 10.3.2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364
  • 10.3.3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 364
  • 11劳动力组织计划 365
  • 11.1劳动力组织 365
  • 11.1.1架子队伍动员周期 365
  • 11.1.2架子队组建方式 366
  • 11.1.3架子队组成结构 366
  • 11.1.4架子队管理 367
  • 11.1.5架子队人员培训和上岗 368
  • 11.1.6劳动力进场方式 368
  • 11.1.7劳动力动态管理 368
  • 11.2管理人员配置 368
  • 11.3劳动力计划表 369
  • 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 369
  • 12.1机械设备配备原则 369
  • 12.2主要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 369
  • 12.2.1路基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369
  • 12.2.2桥梁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369
  • 12.2.3隧道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370
  • 12.3拟投入施工机械、试验、检测设备 370
  • 13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370
  • 1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371
  • 14.1物资供应措施 371
  • 14.1.1物资供应组织措施 371
  • 14.1.2物资来源 371
  • 14.1.3物资供应招标采购 371
  • 14.2物资管理措施 372
  • 14.2.1物资管理流程 373
  • 14.2.2物资的接运、保管、搬运、发放配送及管理 374
  • 14.3确保材料质量的措施 374
  • 14.3.1材料质量保证程序 374
  • 14.3.2加强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374
  • 14.3.3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375
  • 14.3.4设备部件保护措施 375
  • 14.3.5材料质量责任承诺 375
  • 14.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376
  • 15合同用款估算 377
  • 16文明施工、文物保护 377
  • 16.1文明施工措施 377
  • 16.1.1文明施工目标 377
  • 16.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77
  • 16.1.3创建文明工地规划 380
  • 16.2文物保护措施 383
  • 16.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要求 384
  • 1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384
  • 17.1施工测量 384
  • 17.1.1主要任务及设备 384
  • 17.1.2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386
  • 17.2技术管理措施 396
  • 17.3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 398
  • 17.4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398
  • 17.5夜间施工措施 399
  • 17.6农民工工资保证措施 400
  • 17.7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401
  • 17.7.1标准化管理 401
  • 17.7.2信息化管理 402
  • 17.8廉政建设措施 403
  • 17.8.1建立监督机构、签订廉政合同 403
  • 17.8.2加强各级人员廉政教育 404
  • 17.8.3建立健全廉政制度 404
  • 17.9保密及安全管理措施 404
  • 17.10施工配合措施 405
  • 17.11成本控制措施 407
  • 表6-1 拟为承包该项目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 409
  • 表6-2 拟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10
  • 表6-3拟配备该项目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413
  • 表6-4-1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417
  • 表6-4-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418
  • 表6-5劳动力计划表 419
  • 表6-6施工总平面图 420
  • 表6-7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 421
  • 表6-8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 422
  • 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 424

附件详情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范围 本标段编制范围为XX标段,里程范围DK212+145~DK249+236,新建正线长度37.091km。施工内容:包括改移道路、改移河渠、管线路迁改和防护,通讯、信号和电力线路迁改等,路基,桥涵,隧道,本标段轨道板安装工程,房建工程,其他运营设备及建筑物(不含无柱雨棚),大临,综合接地、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沟槽等站前站后预留接口工程,配合辅助工程,安全生产费等。 按《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综合概算章节表对应为一章三电迁改及改移道路、二章路基、三章桥涵、四章隧道及明洞、五章轨道、六章信号、八章房屋、九章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十章大型临时设施、第十一章其他费等范围的土建工程。 1.2项目概要
1.2.1工程简介
合福铁路线路自合肥南站引出,沿在建的南环线南侧并行,跨合宁高速公路后折向南至长岭河设站,出站后从烔炀镇、中垾镇的西侧而过,至合巢芜高速公路的西侧,跨巢湖开发区的半汤路、金湖大道后在开发区的东侧设巢湖东站,出站后经林头、在福渡镇以东设无为站,后经高沟镇石板洲跨长江,在钟鸣镇的北侧设铜陵北站,线路上跨宁安城际、从钟鸣镇西侧依次跨芜铜铁路、南沿江高速公路后直向南行,在峨岭镇附近设南陵站,穿水西森林公园后跨青弋江,在西山头设泾县站,出站后线路经榔桥以东至旌德县城西设站,再经绩溪设绩溪北站、至黄山设黄山北站后至皖赣省界(DK343+180)。安徽省境内线路长度343.093km。
本标段为 XX标段:起止里程DK212+145~DK249+236,正线长度总长37.091km。全标段共有特大桥、大桥、中桥14075.2m/22座,占标段正线长度的37.9%;隧道16417 m/11座,占标段正线长度的43.3%;车站1处(旌德);路基长6.97km/25段,占标段正线长度的18.8%;房屋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
1.2.2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最小曲线半径:4000m;
最大坡度:20‰;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电力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