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综合楼综合技术报告(线性数据分析表).doc

附件详情

  • 目 录
  • 1 立项背景 11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
  • 1.2 基本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 3 课题主要技术内容 15
  • 3.1 考虑与结构共同工作的模板支架抗连续倒塌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 15
  • 3.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期措施研究与应用 41
  • 3.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期结构实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70
  • 3.4 基于特殊功能要求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大楼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78
  • 4 成果的技术水平、结论及创新点 89

附件详情

【课题主要技术内容】: 1.模板支架抗连续倒塌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 施工过程及荷载特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4道工序:为浇筑上层水平结构而安装模板和支撑架、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除底层模板支撑。它们构成一个施工循环,每循环一次结构就增加一层,像这样周而复始直至结构全部完成。 所以为了简单,可以认为上层混凝土浇筑和底层支撑拆除这两个阶段是养护期的两个特殊而且是比较危险的阶段。各个阶段包括不同的荷载: 1)浇筑阶段:该阶段需要考虑的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自重、模板和支撑的重量、振捣混凝土和施工人员产生的荷载以及风荷载等。
2)支撑拆除阶段:该阶段的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自重、模板和支撑的重量、材料和设备的堆载、施工人员荷载和风荷载。
3)养护阶段:养护期间混凝土结构和模板支撑组成的临时受力体系的要发生内力重分配。需要考虑的主要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自重、堆积活荷载、施工人员活荷载,以及可能的风荷载最大值。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1)渗透;2)冻融作用;3)碱--骨料反应;4)碳化;5)化学腐蚀;6)钢筋锈蚀。
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关键技术:1)多种施工模式对比分析;3)施工过程监测及控制。
4.国家级实验平台大楼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防微振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1)振源及传播途径;2)防微振的设计方法;3)工程应用。
洁净区施工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1)空气洁净度概念及标准;2)洁净度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3)工程应用。
耐酸与防静电地面施工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1)先进制造实验室耐酸地面的要求与工程应用;2)实验室防静电地面的要求与工程应用。
【成果的技术水平、结论及创新点】:
1)课题对不同养护条件下早龄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随时间变化的时变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对施工期混凝土结构与模板支撑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在实验室制作2榀两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模型,在不同龄期对混凝土结构施加不同的荷载,分析施工期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特点;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模板支架整体受力及抗连续倒塌分析,提出模板支架设计及施工改进技术措施。经相关机构查新,国内外未见报道。
2)课题在国内首次进行施工期养护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实验室基础实验、现场实体对比试验;通过改进自由收缩试验模具,提出了新的试验思路,现了配筋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基础性试验研究,得出确定配比及钢筋配制情况下的配筋混凝土早期收缩发展规律;提出较为系统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期控制综合技术措施,成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经相关机构查新,国内外未见报道。
3)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楼层平面内张拉次序对预应力损失的可能影响;通过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多层施工顺序模型,分析施工的分层阶段化对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值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结构设计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有效指导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及周边构件安全。
4)课题以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大楼工程为依托工程,主要针对工程难点,课题组结合现有工程经验,采用集成开发的方式开发了采用基础断开防微振、采用高性能空调保证洁净度与恒温、采用陶瓷耐酸地砖及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处理地面等国家级实验平台大楼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并成功在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共81页 编制时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