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立交(35+3×6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doc

附件详情

  • 第1章 绪论 1
  • 1.1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桥 概述 1
  • 1.2 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
  • 第2章 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 2.1 尺寸拟定 4
  • 2.1.1 桥孔分跨 4
  • 2.1.2 截面形式 4
  • 2.1.3 梁高 5
  • 2.1.4 细部尺寸 5
  • 2.2 主梁分段与施工阶段的划分 7
  • 2.2.1 分段原则 7
  • 2.2.2 主梁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7
  • 第3章 荷载内力计算 9
  • 3.1 恒载内力计算 9
  • 3.2 活载内力计算 17
  • 3.2.1 影响线的计算 17
  • 3.2.2 汽车加载 17
  • 第4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7
  • 4.1 力筋估算 27
  • 4.1.1 计算原理 27
  • 4.1.2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32
  • 4.2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40
  • 第5章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42
  • 5.1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 43
  • 第6章 次内力的计算 44
  • 6.1 初预矩及总预矩计算 44
  • 6.2 内力组合(二) 44
  • 第7章 内力组合 50
  • 7.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50
  • 7.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52
  • 第8章 主梁截面验算 54
  • 8.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56
  • 8.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59
  • 8.2.1 正截面抗裂验算(法向拉应力) 60
  • 8.2.2 斜截面抗裂验算(主拉应力) 62
  • 8.2.3 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受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65
  • 8.2.4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67
  • 8.3 挠度的计算与验算预拱度的设计 68
  • 第9章 施工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70
  • 9.1 材料设备及施工程序 70
  • 9.2 支架及模板 72
  • 9.3预应力束布置 72
  • 9.4 混凝土工程 72
  • 9.5 张拉和压浆 73
  • 第10章 主要工程数量计算 74
  • 10.1 混凝土总用量计算 74
  • 10.1.1 梁体混凝土(40号)用量 74
  • 10.1.2 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用量计算 74
  • 毕业设计总结 75
  • 致 谢 76
  • 参考文献 77

附件详情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主要是关于小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等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之一。受时间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次毕业设计没有具体涉及到下部结构、横向预应力及竖向预应力的设计。 设计桥梁跨度为35+2×60+35,,单箱三室,桥面宽26m,分为6车道。主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对称平衡浇筑混凝土。 设计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主梁主要构造及细部尺寸,它必须与桥梁的规定和施工保持一致,考虑到抗弯刚度及抗扭刚度的影响,设计采用箱形梁。主梁的高度呈二次抛物线变化,因为二次抛物线近似于连续梁桥弯距的变化曲线。顶板、底板厚度沿全桥保持不变,均为0.25m。
其次,利用MIDAS电算软件分析内力结构总的内力(包括恒载和活载的内力计算)。用于计算的内力组合结果也由MIDAS电算软件计算而得,从而估算出纵向预应力筋的数目,然后再布置预应力钢丝束。
再次,计算预应力损失及次内力,次内力包括先期恒载徐变次内力、先期预应力徐变次内力、局部温度变化次内力。
然后进一步进行截面强度的验算,其中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包括计算截面的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截面的主应力计算。
另外,该资料对箱梁扭转计算,风载,地震,以及结构动力特性没有考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