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6280mm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掘进及到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26页(专家论证).doc

附件详情

  • 1、编制依据与原则1
  • 1.1 编制依据1
  • 1.2 编制原则1
  • 2、项目概要2
  • 2.1 工程简介2
  •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分析3
  • 2.2.1 XX客运站~XX站区间3
  • 2.2.2 XX站~XX客运站区间6
  • 2.3 工程环境9
  • 3、工程筹划9
  • 3.1 总体工程筹划9
  • 3.2 施工进度安排10
  • 3.3 管理组织机构10
  • 3.4 人员配置11
  • 3.5 设备物资配置12
  • 3.6 施工 场地布置 14
  • 3.6.1 地面场地布置14
  • 3.6.2 洞下场地布置14
  • 4、端头加固15
  • 4.1 端头地层情况及加固方案15
  • 4.2 工期计划16
  • 5、盾构选型16
  • 5.1 盾构机选型要点16
  • 5.2 盾构机参数及技术性能分析16
  • 5.2.1 盾构机主要参数16
  • 5.2.3 盾构机技术分析26
  • 5.3 关键参数计算31
  • 5.4 盾构适应性分析32
  • 5.4.1 针对该项目地质特点的改造32
  • 5.4.2 适应小曲线半径掘进的设计和满足管片拼装的要求33
  • 5.4.3 满足本区间掘进安全性要求33
  • 5.4.4 满足本区间掘进可靠性要求34
  • 5.4.5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计特点34
  • 5.5 同类机型同类地质成功案例35
  • 5.6 专家建议和结论35
  • 5.6.1 本公司专家建议和结论35
  • 5.6.2 外部专家评审意见36
  • 6、盾构始发38
  • 6.1 始发流程38
  • 6.2 周边环境核查、监测38
  • 6.3 始发托架安装38
  • 6.4 盾构机及后备套下井组装、调试40
  • 6.4.1 盾构机及后配套下井40
  • 6.4.2 盾构机组装42
  • 6.4.3 盾构机调试43
  • 6.5 反力架的安装43
  • 6.5.1 反力架定位44
  • 6.5.2 反力架安装44
  • 6.6 始发洞门准备45
  • 6.6.1 洞门脚手架搭设45
  • 6.6.2 钻孔检测45
  • 6.6.3 洞门凿除46
  • 6.6.4 洞门凿除过程紧急安全预案47
  • 6.6.4 洞门防水装置的安装47
  • 6.7 负环管片的拼装48
  • 6.8前期准备工作50
  • 6.8.1 配套设施布置50
  • 6.8.2 管片生产51
  • 6.8.3 电力系统51
  • 6.8.4 盾构机始发测量51
  • 6.9 始发掘进51
  • 6.9.1始发掘进模式的选择51
  • 6.9.2 始发掘进参数控制管理52
  • 6.9.3 初期掘进57
  • 6.9.4 盾构穿越加固区技术措施57
  • 6.9.5 穿越加固区注意事项58
  • 6.9.6 出加固区后的推进59
  • 6.10 负环管片、反力架、始发托架的拆除59
  • 7、盾构掘进60
  • 7.1 盾构掘进作业工序流程60
  • 7.2 盾构操作控制程序61
  • 7.2.1 盾构掘进启动顺序61
  • 7.2.2 盾构掘进停止顺序62
  • 7.2.3 盾构掘进控制62
  • 7.3 掘进模式64
  • 7.3.1 土压平衡工况的实现64
  • 7.3.2 土压平衡模式技术措施64
  • 7.3.3 土压平衡模式下土压力控制64
  • 7.3.4 土压平衡模式下保持掘进面稳定的措施65
  • 7.3.5 土压平衡模式下排土量的控制65
  • 7.3.6 渣土改良66
  • 7.3.7 操作塑流控制67
  • 7.3.8 掘进参数67
  • 7.4渣土运输68
  • 7.4.1 洞内出渣流程68
  • 7.4.2 出土注意事项69
  • 7.4.3 渣土外运69
  • 7.5 管片输送及拼装70
  • 7.5.1 管片输送及拼装流程图70
  • 7.5.2 管片输送70
  • 7.5.3 管片质量控制72
  • 7.5.4 管片拼装73
  • 7.5.5 管片拼装质量控制76
  • 7.6 壁后注浆78
  • 7.6.1注浆流程图78
  • 7.6.2 注浆液的制作与运输78
  • 7.6.3 同步注浆80
  • 7.6.4 同步注浆后的检查及调整注浆参数83
  • 7.6.5 注意事项83
  • 7.7 刀具更换83
  • 7.7.1 刀具更换时间和地点的确定83
  • 7.7.2 刀具磨损量的预测83
  • 7.7.3 刀具检查和更换的主要程序84
  • 7.8 盾构施工测量84
  • 7.8.1 井下控制测量84
  • 7.8.2 监控量测86
  • 7.8.3 姿态控制87
  • 7.8.4盾构施工过程复测89
  • 7.9 轨道安装、拆卸89
  • 7.9.1 轨道布置89
  • 7.9.2轨道铺设90
  • 7.9.3注意事项90
  • 8、盾构到达接收92
  • 8.1 盾构到达准备工作92
  • 8.1.1进站前的测量工作92
  • 8.1.2 调整好盾构机姿态92
  • 8.1.3 注浆施工92
  • 8.1.4 洞门密封92
  • 8.1.5 托架安装92
  • 8.2 盾构到达施工93
  • 8.3洞内施工控制97
  • 8.4 洞外施工控制98
  • 8.5 接收流程99
  • 8.6 盾构接收测量和监控量测99
  • 8.7 盾构接收准备工作100
  • 8.8 设备检修方面102
  • 9、风险源的分析及应对措施102
  • 9.1 风险源的识别102
  • 9.1.1 盾构下穿三岸收费站102
  • 9.1.2 盾构下穿雨水渠103
  • 9.1.3 盾构侧穿尚城街区R1#楼103
  • 9.1.4 盾构穿越超浅埋土层地段103
  • 9.2 应对措施104
  • 9.2.1盾构穿越建(构)筑物施工工艺流程104
  • 9.2.2 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104
  • 9.2.3 盾构穿越浅覆土段施工保证措施107
  • 10、质量保证措施107
  • 10.1 始发准备保证措施107
  • 10.2 始发掘进质量保证措施108
  • 10.2.1 盾构推力较预计增大108
  • 10.2.2 盾构位置偏离过大108
  • 10.2.3 盾构自转角过大108
  • 10.2.4 管片止水带破损或破坏109
  • 10.2.5 运输故障109
  • 10.2.6 注浆故障109
  • 10.2.7 盾构前方坍塌109
  • 10.2.8 地下障碍物109
  • 10.2.9 停电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110
  • 10.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10
  • 10.3.1 轴线控制110
  • 10.3.2 防止盾构滚动的措施110
  • 10.3.3 加泡沫111
  • 10.3.4 不同地层中掘进111
  • 10.3.5 管片检查及拼装111
  • 10.3.6 同步注浆112
  • 10.3.7 盾构成型隧道验收112
  • 10.3.8 盾构到达质量保证措施113
  • 11、安全保证措施113
  • 11.1 洞门凿除施工安全要求113
  • 11.2 吊装安全注意事项113
  • 11.3 用电安全注意事项114
  • 11.4 运输车辆的安全115
  • 11.5 人员安全115
  • 11.6 设备安全116
  • 11.7 电瓶车防溜车措施116
  • 12、应急预案118
  • 12.1组织机构118
  • 12.2 管理职责118
  • 12.3 应急救援物资准备120
  • 12.4应急情况快速响应121
  • 12.5 事故特征及处理方案122
  • 12.5.1 盾构隧洞漏水、漏浆、透水处置方案122
  • 12.5.2 抗洪现场处置方案123
  • 12.5.3 隧洞中爆炸火灾处理方案123
  • 12.5.4 用电事故处置方案124
  • 12.5.5 大量突水、涌水等处置方案126

附件详情

编制依据:《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近代);《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近代);《地下防水工程 质量验收 规范》(GB50208-近代) 盾构区间隧道呈东西走向,结构最大埋深23.5m,最小埋深15.7m。区间长度1273.578m,该区间共设置两个联络通道。2号联络通道兼作废水泵房。盾构区间拟采用2台Ф6280mm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330m,最大曲线半径为700m,最小线间距约为12m,最大线间距约为37m;线路最大纵坡为2.4%,最小纵坡为0.2%。盾构隧道砌衬结构为单层衬砌,管片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管片。管片采用错缝拼装,全环由6块组成。管片外径6000mm,内径5400mm,厚300mm,环宽1500mm。为拟合曲线,需要设置左右转弯楔形环管片;管片间采用单排弯螺栓连接,在管片环面外侧设有弹性密封垫槽,内侧设嵌缝槽。环缝和纵缝均采用M24的环向螺栓连接,共28根;管片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P12;盾构隧道的防水等级为二级标准,以管片混凝土自身防水,管片接缝防水,隧道与其它结构接头防水为重点,盾构隧道管片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并结合管片背后注浆的方式对隧道进行防水。 …… 地形地貌:沿线主要为山区地质概貌特点,沿线路走向还没有公路,沿线两边还没有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的房屋建筑和工业厂房,线路穿过的洼地主要有鱼塘和水田,线路穿过的高地为丘陵山体。区间范围内地层主要为杂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细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洞身地质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拱顶位于粉细砂层;区间不存在地表水体。 ……
共计126页,

KSP类型砂浆泵示意图

始发托架

反力架装配示意图

洞口围护桩凿除示意图

盾构始发示意图

负7环掘进时参数控制示意图

盾构操作控制程序图

管片输送示意图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工艺流程图

应急预案启动程序框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