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深124米分离式双洞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8页(新奥法锚索锚杆).doc

附件详情

  •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1
  • 1.1.编制依据1
  • 1.2.编制范围1
  • 1.3.编制原则1
  • 二.项目概要及主要工程数量2
  • 2.1.项目概要2
  • 2.2.主要技术标准及施工条件6
  • 2.3.主要工程数量6
  • 三.施工总体规划6
  • 3.1.隧道施工总体安排6
  • 3.2.组织机构设置7
  • 3.3.机械设备准备9
  • 3.4.物资供应的准备9
  • 3.5.施工进度安排10
  • 3.6.临建工程及施工准备11
  • 四.总体施工方案15
  • 4.1.施工基本原则16
  • 4.2.施工指导原则17
  • 4.3.隧道开挖施工方案17
  • 4.4.隧道支护施工方案18
  • 4.5.隧道衬砌施工方案19
  • 4.6.防排水施工方案27
  • 4.7.隧道弃渣弃置方案28
  • 4.8.隧道通风及防尘方案29
  • 4.9.施工供风、供水供电方案31
  • 五.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工艺32
  • 5.1.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32
  • 5.2.超前支护方法及工艺41
  • 5.3.钻爆施工方法及工艺45
  • 5.4.洞身开挖方法及工艺47
  • 5.5.初期支护方法及工艺60
  • 5.6.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法及工艺65
  • 5.7.结构衬砌施工方法及工艺71
  • 5.8.出渣运输方法及工艺78
  • 5.9.附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79
  • 5.10.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81
  • 5.11.监控量测83
  • 六.超前地质预测及预报91
  • 6.1.地质预报计划92
  • 6.2.预报方法92
  • 6.3.预报效果检查96
  • 七.质量目标和保证体系97
  • 7.1.质量目标97
  • 7.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97
  • 7.3.质量保证措施98
  • 八.工期保证措施103
  • 8.1.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103
  • 8.2.以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保证工期103
  • 8.3.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104
  • 8.4.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105
  • 8.5.加强与社会及周边关系的协调保证工期105
  • 8.6.应对意外情况的工期保证措施105
  • 九.隧道风险管理106
  • 9.1.隧道风险评估106
  • 9.2.风险辨识与分析107
  • 9.3.风险处理107
  • 9.4.风险监测109
  • 9.5.风险管理机构109
  • 9.6.风险管理人员109
  • 十.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109
  • 10.1.安全目标109
  • 10.2.安全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109
  • 10.3.安全管理职责110
  • 10.4.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111
  • 十一、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及措施116
  • 11.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116
  • 11.2.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管理组织机构116
  • 11.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17
  • 11.4.施工环保措施117
  • 十二、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19
  • 12.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19
  • 1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119
  • 12.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119
  • 12.4.职业病防治措施120
  • 12.5.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措施121
  • 12.6.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122
  • 十三、隧道施工应急预案122
  • 13.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122
  • 13.2.应急处理程序124
  • 13.3.人员培训、应急材料和设备的储备124
  • 13.4.应急处理方案124

附件详情

编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近代)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隧道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隧道为新建左右幅分离式双洞隧道,出口紧邻乡村公路,顺接228省道,机械调迁和材料的进场较为便利,施工便道可以使用乡村公路作为便道。 开工日期:12月01日 完工日期:05月31日 隧道左洞总长701m;右洞总长726m。属中隧道。建筑限界宽为10.25米,最大埋深124米。隧道设计速度为80Km/h,左洞路面超高横坡为-3%,右洞路面超高为2%~4%。隧道出口有硬化的乡村公路可通行。 工程地质:隧道出口位于斜坡中部,洞口附近覆盖层厚度小。强风化层,岩质软弱,岩体破碎,厚约5—9米;弱风化层,裂隙发育,裂隙面上附褐色、褐红色浸染物,岩质较软弱,岩体破碎,厚约21.1—38.7米;微风化层,青灰色,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岩质较坚硬。洞口边坡为顺向坡,但洞口段存在一滑裂面,不稳定坡体厚约8—10米。边坡坡率采用1:0.75-1:10,坡面采用网喷混凝土、锚杆、格室草皮植草等措施防护。隧道掘进过程中将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突水、突泥及地表塌陷等。
……
隧道施工方法:隧道Ⅴ级围岩洞身小净距段采用单侧壁法,其他段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微台阶爆破法,软弱段用CD法。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时先待上半断面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考虑不可预见因素,月进尺采用60m。Ⅲ级围岩洞身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光面爆破,每循环炮眼深度为3.5m,循环进尺为3m,日循环2次,理论月进尺150m,考虑不可预见因素,月进尺采用100m。Ⅴ级围岩原则上采用人工开挖机械配合作业,月进尺40米,如需爆破,采用微台阶法爆破,严格控制开挖进尺。衬砌按新奥法施工原理,采用液压模板台车进行全断面施作衬砌。内容包括挂钢筋网、安装钢架、系统锚杆、喷混凝土。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洞内布置管线。排水采用双侧边水沟的方式。隧道出口设置锚索框架梁对隧道洞顶的山体进行加固。边仰坡防护采用锚网喷防护。洞门边、仰坡与明洞土石方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
……
共计138页,


固定土工布与防水板示意图

爆破网路连接图

超前地质预报

衬砌作业示意图

光面爆破装药结构示意图

短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程序图

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框图

人行通道衬砌图

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

小净距段台阶法施工工序流程图

软弱围岩地段预加固措施表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