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投标施工组织设计585页(路桥隧道轨道站场).doc,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

  • 1.综合说明1

  • 1.1.编制依据1

  • 1.2.编制原则1

  • 1.3.编制范围2

  • 2.项目概要2

  • 2.1.线路概况2

  • 2.2.技术标准3

  • 2.3.主要工程数量3

  • 2.4.自然条件5

  • 2.5.施工条件7

  • 3.工程特点、重难点及对策9

  • 3.1.工程特点9

  • 3.2.工程重难点工程施工对策10

  • 4.总体施工规划(含目标)12

  • 4.1.建设总体目标13

  • 4.2.总体规划方针、总体措施14

  • 4.3.总体施工安排14

  • 5.总体施工组织17

  • 5.1.施工组织部署17

  • 5.2.施工区段划分23

  • 5.3施工组织措施28

  • 6.施工总体布局34

  • 6.1.大型临时工程布局37

  • 6.2.其他临时设施布局39

  • 6.3.施工总平面布置46

  • 7.大型临时工程设置实施方案46

  • 7.1临时便道实施方案46

  • 7.2混凝土拌和站实施方案47

  • 8.采用的规范与标准50

  • 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51

  • 1.总体施工方案51

  • 2.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53

  • 2.1. 岗木拉山隧道施工组织方案53

  • 2.2.布喀木隧道施工组织方案81

  • 3.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107

  • 3.1.路基工程(含站场)施工方案107

  • 3.2.桥梁工程116

  • 3.3.涵洞工程127

  • 3.4.隧道工程129

  • 3.5.轨道工程施工方案147

  • 4.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施工方案152

  • 4.1.过渡工程方案152

  • 4.2.接口工程方案153

  • 5.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55

  • 5.1.路基工程(含站场)的施工方法及工艺155

  • 5.2.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84

  • 5.3.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10

  • 5.4.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17

  • 5.5.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72

  • 5.6.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施工方法277

  • 5.7.接口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79

  • 第三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85

  • 1.工期目标285

  • 2.总体进度安排285

  • 2.1.总体进度安排285

  • 2.2.重难点工程工期安排285

  • 3.各专业工期进度安排286

  • 3.1.施工准备286

  • 3.2.路基工程286

  • 3.3.桥梁工程286

  • 3.4.涵洞工程287

  • 3.5.隧道工程287

  • 3.6.无砟道床工程287

  • 3.7.粒料道床工程287

  • 3.8.站场综合工程287

  • 4.主要工序循环时间计算287

  • 4.1.路基进度指标287

  • 4.2.桥梁进度指标288

  • 4.3.隧道进度指标289

  • 4.4.轨道工程进度指标290

  • 5.施工关键线路290

  • 5.1.施工关键线路290

  • 5.2.关键线路保证措施290

  • 6.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91

  • 6.1.专业工程内衔接291

  • 6.2.专业工程间衔接292

  • 7.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292

  • 第四章 “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293

  • 1.架子队293

  • 1.1.架子队组建原则293

  • 1.2.架子队实施方案293

  • 2.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置计划302

  • 2.1.劳动组织303

  • 2.2.劳动力配置计划303

  • 2.3.劳动力组织措施304

  • 第五章 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309

  • 1.物资供应计划309

  • 1.物资供应计划309

  • 1.1.组织机构309

  • 1.2.主要材料来源309

  • 1.3.料场设置310

  • 1.4.供应计划310

  • 2.物流组织安排311

  • 2.1.组织机构311

  • 2.1.物流工作流程311

  • 2.2.物资采购312

  • 2.3.物资运输313

  • 2.4.物资验收314

  • 2.5.物资储存315

  • 2.6.物资发放316

  • 3.保证措施316

  • 3.1.物资供应保障措施316

  • 3.2.物资质量保证措施317

  • 3.3.成本控制措施318

  • 第六章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321

  • 1.施工机械设备的组织及配置计划321

  • 1.1.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原则321

  • 1.2.高原设备配置321

  • 1.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322

  • 2.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322

  • 3.机械设备、仪器保障措施322

  • 3.1.资金准备322

  • 3.2.发挥我集团公司优势,统筹调配323

  • 第七章 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324

  • 1.工程用款计划324

  • 1.1.资金管理324

  • 1.2.资金流动计划324

  • 1.3.工程用款计划325

  • 2.临时用地计划325

  • 2.1.临时用地计划325

  • 2.2.临时用地管理325

  • 3.施工用电计划326

  • 3.1桥梁段:326

  • 3.2隧道段:326

  • 3.3.拌合站327

  • 第八章 标准化管理328

  • 1.指导思想328

  • 2.总体目标328

  • 3.基本原则328

  • 4.总体部署329

  • 5.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331

  • 5.1.管理制度标准化331

  • 5.2.人员配置标准化335

  • 5.3.现场管理标准化336

  • 5.4.过程控制标准化338

  • 6.“四化”支撑340

  • 6.1.工厂化341

  • 6.2.机械化342

  • 6.3.专业化343

  • 6.4.信息化344

  • 第九章 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346

  • 1.质量目标346

  • 2.质量保证体系346

  • 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346

  • 2.2.质量管理人员配备346

  • 2.3.质量管理制度347

  • 2.4.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350

  • 3.试验检测机构及检测制度361

  • 3.1.机构设置361

  • 3.2.人员配备362

  • 3.3.岗位职责362

  • 3.4.试验检测方案364

  • 3.5.试验检测制度367

  • 3.6.试验检测工作流程368

  • 3.7.试验检测质量内部控制方案368

  • 3.8.试验检测保证措施368

  • 4.质量保证措施368

  • 4.1.组织措施368

  • 4.2.经济措施372

  • 4.3.各专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72

  • 4.3.6.轨道道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05

  • 4.4.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413

  • 4.5.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措施414

  • 4.6.控制及防止常见质量通病的措施414

  • 4.7.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19

  • 4.8.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22

  • 4.9.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426

  • 4.9.2.桥面系等设备保护措施426

  • 第十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428

  • 1.安全目标428

  • 2.安全施工原则428

  • 3.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428

  • 3.1.安全保证体系428

  • 3.2安全组织机构428

  • 3.3.安全管理人员配置428

  • 4.安全管理制度429

  • 4.1.安全事故申报制度429

  • 4.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429

  • 4.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429

  • 4.4.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制度429

  • 4.5.安全检查制度430

  • 4.6.安全评比制度430

  • 4.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430

  • 4.8.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431

  • 4.9.用电安全制度431

  • 4.10.防洪、防火、防风等制度432

  • 4.11.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32

  • 4.12.开挖爆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433

  • 5.安全生产职责434

  • 6.各重点专业工程安全保证措施441

  • 6.1. 布喀木隧道安全防护措施441

  • 7.安全保证措施443

  • 7.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443

  • 7.1.13.1.电工安全保证措施452

  • 7.1.13.2.电焊工安全保证措施453

  • 7.1.13.3.起重吊装作业安全保证措施454

  • 7.1.13.4.架子工安全保证措施456

  • 7.1.13.5.爆破工安全保证措施456

  • 7.2.安全施工技术措施458

  • 8.防洪安全保证措施468

  • 9.施工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及安全应急预案469

  • 9.1.施工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469

  • 9.2.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474

  • 9.3.高原反应应急救援预案482

  • 10.其他特殊要求的安全措施485

  • 10.1.高原缺氧安全措施485

  • 10.2.大风天气安全措施486

  • 10.3.大雪天气安全措施487

  • 11.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488

  • 11.1.安全技术和意识教育488

  • 11.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88

  • 11.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从我做起观念”488

  • 11.4.危险源识别和监督检查488

  • 11.5.遵守国家劳保政策488

  • 11.6.做好日常生活管理,确保人人健康489

  • 第十一章 工期保证措施490

  • 1.工期目标及工期保证体系490

  • 1.1 工期目标490

  • 1.2.工期保证体系490

  • 2.影响工期目标实现的内、外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490

  • 2.1.气候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490

  • 2.2.设计发生变化因素及对策措施492

  • 2.3.设备失效因素及对策措施492

  • 2.4.劳动生产率因素及对错措施492

  • 2.5.材料延误因素及对策措施493

  • 2.6.地质因素及对策措施494

  • 3.工期保证措施494

  • 3.1.管理措施494

  • 3.2.组织措施497

  • 3.3.技术措施497

  • 3.4.经济措施499

  • 3.5.协调社会及周边关系保证工期的措施499

  • 3.6.夏期施工保证工期措施499

  • 3.7.冬季施工保证工期措施499

  • 3.8.夜间施工保证工期措施500

  • 3.9.农忙季节施工保证工期措施500

  • 3.10.信息和数字管理保证工期措施501

  • 3.11.交叉施工保证工期措施501

  • 3.12.工期紧张时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501

  • 第十二章 投资控制措施502

  • 1.投资控制目标502

  • 2.组织措施502

  • 2.1.组建精干的项目经理部和专业作业队伍,提高项目整体施工能力502

  • 2.2.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502

  • 2.3.编制成本工作计划和降造措施实施流程图502

  • 2.4.向工期要效益,抓住关键控制性工程,有计划组织施工503

  • 3.技术措施503

  • 3.1.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选503

  • 3.2.搞好岗前培训,做好 技术交底 503

  • 3.3.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504

  • 3.4.加强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减少返工浪费504

  • 3.5.运用成熟的施工经验,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04

  • 3.6.优化施工组织设计504

  • 3.7.成立QC小组504

  • 3.8.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工作效率505

  • 第十三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506

  • 1.环保、水保目标506

  • 2.保证体系506

  • 3.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506

  • 3.1.管理机构506

  • 3.2.主要职责506

  • 5.宣传教育培训509

  • 6.检查制度510

  • 7.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510

  • 7.1.施工环境保护内容510

  • 7.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511

  • 8.水土保持措施518

  • 9.临时用地复垦方案518

  • 9.1.目的518

  • 9.2.管理体系519

  • 9.3.土地的使用及相应复垦方案519

  • 9.4.土地复垦的措施521

  • 第十四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523

  • 1.文明施工目标及体系523

  • 1.1.文明施工目标523

  • 1.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523

  • 2.文明施工措施523

  • 2.1.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523

  • 2.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523

  • 2.3.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525

  • 2.4.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526

  • 2.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526

  • 3.特殊地区文明施工措施526

  • 3.1.少数民族地区的施工措施526

  • 3.2.边疆地区维稳措施526

  • 4.文物保护528

  • 4.1.文物保护目标528

  • 4.2.文物保护保证体系528

  • 4.3.文物保护组织机构528

  • 4.4.文物保护措施529

  • 第十五章 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531

  • 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531

  •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531

  • 3.职业劳动卫生管理机构531

  • 3.1.管理机构531

  • 3.2.主要职责531

  • 4.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措施531

  • 4.1.医疗卫生保护措施531

  • 4.2.高原病防治措施534

  • 4.3.鼠疫防疫措施536

  • 4.4.劳动保护措施537

  • 4.5.教育与培训537

  • 4.6.职业劳动卫生检查538

  • 4.7.环境卫生保护539

  • 4.8.劳动保护539

  • 4.9.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540

  • 第十六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542

  • 1.信息化管理542

  • 1.1.信息管理化目的542

  • 1.2.管理程序542

  • 2.“四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543

  • 3. 与相邻标段、下道工序及相关单位、部门配合协作措施543

  • 3.1.与相邻标段及下道工序的配合协作措施543

  • 3.2.与下道工序的配合协作措施547

  • 3.3.与业主、监理、设计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协作措施547

  • 3.4.与地方政府及沿线村民的配合协作措施548

  • 4.廉政建设保证措施548

  • 4.1总原则548

  • 4.2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548

  • 4.3工程管理中的廉政建设保证措施549

  • 4.4职工队伍廉政建设保证措施550

  • 4.5建立监督举报制度550

  • 4.6惩处规定550

  • 5.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尊重当地风俗、宗教习惯的措施551

  • 6.民工工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551

  • 7.反恐措施551

  • 附图表:

  • 附表:

  • 表6-1 拟为承包该项目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553

  • 表6-2 拟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554

  • 表6-3 拟配备该项目的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表557

  • 表6-4-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560

  • 表6-4-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561

  • 表6-5劳动力配置计划表562

  • 表6-6 施工总 平面布置图 564

  • 表6-7 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565

  • 表6-8 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567

  • 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568

  • 表6-10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569

  • 表6-11 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表570

  • 表6-12 质量保证体系图575

  • 表6-13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576

  • 表6-14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577

  • 表6-15 安全保证体系图583

  • 表6-16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584

  • 表6-17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示意图585

附件详情

线路全长38.3km。铁路等级: I级;正线数目:单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160km/h;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限制坡度:12‰;牵引种类:电力;牵引质量:3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预留850m。 开工时间为9月1日,完工时间为12月31日。 编制范围:站场改移道路、砍树、伐根工程;路基工程含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及绿化工程;桥涵除T梁预制架设、防水层铺设、湿接缝、梁端伸缩缝及护轮轨以外的全部工程。隧道工程:隧道作业面机械化配套、隧道监控量测、隧道消防、防灾救援的土建及防火门。轨道道碴(不含大机养与道碴整形);线路标志(含 CPIII 控制桩);无碴道床施工;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给水、排水、站场建筑、站场附属工程。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汽车运输便道、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等大型临时设施。 不良地质:活动断裂、地震、高地应力、高地温,危岩落石、放射性及冻害等。 工程特难点:标段处于高原、高寒地区,山高谷深,昼夜温差大。桥隧比重高,桥隧密集,桥墩高墩多,高风险隧道地质复杂,隧道高差约2000m,隧道最大埋深1813.66m。穿越断裂带,隧道正洞、进口平导及出口平导Ⅱ、Ⅲ级围岩可能发生岩爆,工程实施难度大,施工安全、质量风险高。施工物资匮乏,需远距离运输。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少数民族聚居区,文明施工要求高。反恐,维稳,保障人员安全是重点。
……
施工方法:隧道超前预报采用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加深炮孔探测法、超前地质钻探法、地质雷达探测法及红外探测法进行综合预报。围岩用预裂爆破或机械开挖端墙背坡至拱脚处,人工配合刷坡,并进行喷锚防护。隧道开挖轮廓线施打超前注浆管棚,上半段面进洞,随后初喷砼、打锚杆、挂网、安装钢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特殊地基主要采用垫层、填砂、填碎石、碎石桩、强夯、冲击碾压、土工格栅等形式。桥梁基础采用钻孔桩、挖孔桩,桥墩建筑设计结构形式为单线圆端形实体墩、空心墩,上部结构型式为预制T梁、连续梁。基础采用小型松动控制爆破开挖。实体墩采用大块钢模板,墩高小于15m一次整体浇筑成型、大于15m分段浇筑。连续梁采用支架法现浇,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及时搭设满堂支架,然后进行预压。
……
共计585页,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混凝土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隧道施工通风第一阶段平面图

进口及进口平导平面布置图

半挖半填过渡段形式

双侧壁导坑施工工序示意图

陆上钻孔桩施工工艺

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图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