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编制海底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72页(鲁班奖工程),方案图,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第一章、编制说明1
  • 1 编制依据1
  • 2 编制原则1
  • 第二章、工程概述3
  • 1 工程建设规模、标准3
  • 1.1 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简介3
  • 1.2 工程技术标准5
  • 1.3 本合同合同段工程内容及范围5
  • 1.4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7
  • 1.5 合同工期要求7
  • 1.6 工程环境条件8
  • 1.6.1 沿线建筑物现状8
  • 1.6.2 当地资源供应条件8
  • 1.6.3 交通条件9
  • 1.7 主要施工条件9
  • 1.7.1 业主提供场地情况9
  • 1.7.2 施工用水9
  • 1.7.3 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9
  • 1.7.4 施工通讯及网络10
  • 1.7.5 弃碴处理10
  •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0
  • 2.1工程地质条件10
  • 2.1.1 地质构造10
  • 2.1.2 地震基本烈度11
  • 2.1.3 岩层及岩性12
  • 2.2 水文地质条件13
  • 2.2.1 气象及水腐蚀性13
  • 2.2.2 地下水位及隧道涌水量14
  • 3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17
  • 3.1本合同段隧道平面设计情况17
  • 3.2 本合同段隧道纵断面设计情况18
  • 4 隧道横断面设计21
  • 4.1 隧道净空限界21
  • 4.2 隧道断面结构设计21
  • 4.3 结构耐久性设计要点23
  • 5 工程特点和难点25
  • 5.1 工程特点25
  • 5.2 工程难点、重点26
  • 5.3 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27
  • 6 重难点工程施工的对策及措施方案27
  • 第三章、施工总体筹划28
  • 1 施工总体目标28
  • 1.1 工期目标28
  • 1.2 质量目标28
  • 1.3 安全目标28
  • 1.4 环保目标28
  • 1.5 文明施工目标29
  • 2 施工指导思想29
  • 3 项目总体施工顺序安排30
  • 4 工期进度计划31
  • 4.1 主隧道各主要工序进度指标分析31
  • 4.1.1 超前地质预报时间分析31
  • 4.1.2 开挖进度指标分析32
  • 4.1.3 二次衬砌进度指标分析33
  • 4.1.4 路面、沟槽及防火涂料工程进度指标安排33
  • 4.1.5 风井和风道施工进度指标34
  • 4.2 总工期分析34
  • 4.3 工期安排36
  • 4.4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37
  • 4.5施工进度计划斜率图38
  • 5.现场组织机构与管理42
  • 5.1 施工组织机构42
  • 5.2 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43
  • 5.3 主要管理人员及部门职责43
  • 5.4 施工现场管理47
  • 5.4.1 施工技术管理47
  • 5.4.2 施工组织管理47
  • 5.4.3 计划管理47
  • 5.4.4 质量管理47
  • 5.4.5 安全管理47
  • 5.4.6 文明施工管理48
  • 5.4.7 成本管理48
  • 5.4.8 设备管理48
  • 第四章、施工前期准备49
  • 1 施工准备49
  • 1.1 技术准备49
  • 1.1.1 线路控制桩点交接复测49
  • 1.1.2 设计施工图审核49
  • 1.1.3 施工技术交底 49
  • 1.1.4 人员上岗培训50
  • 1.2 机械设备、材料准备50
  • 1.3 办理各种证件50
  • 2 施工总平面布置50
  • 2.1 平面布置原则50
  • 2.2 平面布置51
  • 2.2.1 生活区51
  • 2.2.2 办公区布置51
  • 2.2.3 施工生产区布置53
  • 3.临时工程53
  • 3.1 临时设施54
  • 3.2 施工围挡54
  • 3.3 临时道路及场地硬化54
  • 3.4 施工供电55
  • 3.4.1 总体施工组织下用电设备配置计划及负荷计算、变压器容量的选型、主导线截面的选择55
  • 3.4.2 临时供电方案设计60
  • 3.4.3 洞内施工供电方案62
  • 3.4.4 备用电源的配置及与系统电的转换63
  • 3.5 施工供水63
  • 3.6 施工通讯、考勤及网络系统63
  • 3.7 驻地建设64
  • 3.8 医疗卫生设施64
  • 3.9 工地试验室64
  • 3.10 材料加工和堆料场64
  • 3.11 混凝土拌和站65
  • 3.12 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65
  • 3.13 碴土场65
  • 第五章、资源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66
  • 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及保证措施66
  • 1.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66
  • 1.1.1 施工机械配备原则66
  • 1.1.2 主要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66
  • 1.2 机械设备来源70
  • 1.3 进场办法71
  • 1.4 该项目机械设备配置71
  • 1.5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试验、测量仪器设备。73
  • 2 劳动力组织计划75
  • 3 材料供应计划77
  • 4 资金使用计划78
  •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79
  • 1 总体施工方案79
  • 1.1 概述79
  • 1.2 总体施工方案79
  • 2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80
  • 2.1 主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案80
  • 2.1.1 开挖方法方案81
  • 2.1.2 隧道支护方案82
  • 2.1.3 隧道衬砌及防排水施工方案82
  • 2.1.4 隧道出碴、运输方案83
  • 2.1.5 隧道施工排水方案83
  • 2.2 匝道隧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案83
  • 2.3 斜井、风井(竖井)、风道、车行横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案84
  • 2.3.1 斜井施工方案84
  • 2.3.2 风井(竖井)施工方案84
  • 2.3.3 风道、横洞施工方案84
  • 2.4 喷锚(含钢架)初期支护作业项目施工方案84
  • 2.5 二次衬砌混凝土项目施工方案85
  • 2.6 洞内主隧道路面项目施工方案85
  • 3 各分项工程施工程序85
  • 3.1 隧道主要分项工程施工程序85
  • 3.2 竖井主要分项工程施工程序86
  • 4 隧道主要施工方法工艺流程86
  • 4.1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工艺流程86
  • 4.2 CD法施工工艺流程86
  • 4.3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87
  • 4.4 全断面法工艺流程87
  • 5 隧道工程施工87
  • 5.1 斜井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技术措施87
  • 5.1.1 斜井敞口段与明洞段施工方案87
  • 5.1.2 斜井敞口段与明洞段施工90
  • 5.1.3 明洞施工91
  • 5.1.4 洞身施工92
  • 5.2 主隧道洞身开挖施工92
  • 5.2.1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93
  • 5.2.2 CD(中隔壁)法开挖94
  • 5.2.3 台阶法开挖94
  • 5.2.4 下导洞超前减震全断面法开挖94
  • 5.2.5 不同开挖施工方法的转换94
  • 5.2.6 各交叉部位施工方法95
  • 5.3 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施工95
  • 5.3.1 超前φ76中空自钻式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95
  • 5.3.2 超前小导管支护97
  • 5.4 初期支护施工100
  • 5.4.1 喷射混凝土施工100
  • 5.4.2 锚杆施工100
  • 5.4.3 钢筋网的铺设104
  • 5.4.4 格栅拱架的施工105
  • 5.4.5 临时钢支撑的施工106
  • 5.5 结构防排水施工108
  • 5.6 仰拱与衬砌钢筋混凝土施工109
  • 5.6.1 钢筋施工109
  • 5.6.2 仰拱砼施工116
  • 5.6.3 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119
  • 5.6.4 预留预埋件施工121
  • 5.6.5 水沟及电缆槽施工122
  • 5.7 施工通风防尘及排水122
  • 5.7.1 施工通风122
  • 5.7.2 降尘处理措施128
  • 5.7.3 施工排水129
  • 5.7.4 施工风、水、电布置129
  • 5.8 施工监控量测132
  • 5.8.1 施工监控量测目的132
  • 5.8.2 施工监测原则132
  • 5.8.3 监测内容与方案133
  • 5.8.4 监测作业流程135
  • 5.8.5 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135
  • 5.8.6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141
  • 5.8.7 建立监测管理等级基准142
  • 5.8.8 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渠道143
  • 5.8.9 信息反馈设计的主要内容143
  • 5.8.10 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143
  • 5.8.11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44
  • 5.9 工程测量145
  • 5.9.1 采用的测量规范145
  • 5.9.2 控制网复测146
  • 5.9.3 施工平面控制测量147
  • 5.9.4 施工高程控制测量148
  • 5.9.5 贯通竣工测量149
  • 5.9.6 竣工测量150
  • 5.9.7 作业实施计划150
  • 5.10 风井(通风竖井)施工150
  • 5.10.1 设计概况150
  • 5.10.2 风井反井法施工153
  • 5.10.3 风井结构施工158
  • 5.10.4 风井防排水措施159
  • 5.10.5 风井下风道施工排水方案159
  • 5.10.6 风井下风道施工通风方案159
  • 5.10.7 风井施工安全措施160
  • 5.10.8 风井(竖井)控制爆破设计161
  • 5.11 行车、行人通道施工163
  • 第七章 重点工程项目和难点工程项目的施工164
  • 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方案、方法、措施165
  • 1.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的165
  • 1.2 超前地质综合预报“三阶段”方案165
  • 1.2.1 宏观预报165
  • 1.2.2 长距离预报165
  • 1.2.3 中、短距离预报166
  • 1.3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方法166
  • 1.3.1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166
  • 1.3.2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流程166
  • 1.3.3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组织方案及预报内容167
  • 1.3.4 各种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168
  • 2 超前预注浆堵水施工 方案、方法、措施169
  • 2.1 超前预注浆施工方案169
  • 2.2 断层破碎带透水性分析171
  • 2.3 超前帷幕预注浆堵水设计171
  • 2.3.1 海域断层破碎带地段超前帷幕预注浆设计172
  • 2.3.2 陆域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地段超前帷幕预注浆设计174
  • 2.3.3 海域强、弱、微风化岩地层地段175
  • 2.4 局部补充注浆堵水设计施工175
  • 2.5 注浆堵水标准176
  • 2.6 注浆堵水施工方案程序176
  • 2.7 注浆堵水设计参数177
  • 2.7.1 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堵水设计参数177
  • 2.7.2 周边帷幕超前预注浆堵水设计参数180
  • 2.7 注浆检查钻孔的布置原则180
  • 2.8 注浆施工方法180
  • 2.8.1 注浆试验180
  • 2.8.2 注浆施工方法183
  • 2.8.3 施工工艺184
  • 2.8.4 施工设备186
  • 2.8.5 工程质量检查190
  • 2.8.6 注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91
  • 2.8.7 施工组织192
  • 2.9 初期支护渗漏水注浆194
  • 2.10 二次衬砌渗漏水注浆194
  • 2.11 超前钻探过程中出现高压力、大流量涌水时的处理194
  • 2.11.1 原孔注浆封堵法194
  • 2.11.2 引水分流封堵法196
  • 2.12 隧洞开挖过程中出现涌水、突泥的处理197
  • 2.13注浆过程异常情况处理198
  • 3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案、方法、措施200
  • 3.1结构防排水设计原则200
  • 3.2 主隧道结构防水措施201
  • 3.3 防水层设计201
  • 3.4 排水设计201
  • 3.5 特特殊部位防水措施202
  • 3.6 竖井结构(2#风井)防排水措施203
  • 3.6.1 防水设计203
  • 3.6.2 排水措施203
  • 3.7 防水层施工203
  • 3.7.1 防水层施工工艺203
  • 3.7.2 基层处理203
  • 3.7.3 防水板施工204
  • 3.7.4 防水分区施工206
  • 3.8 施工缝防水施工208
  • 3.9 变形缝防水施工209
  • 4 隧道控制爆破施工方案、方法、措施212
  • 4.1 主要爆破开挖施工方法213
  • 4.1.1 各级围岩爆破开挖法213
  • 4.1.2 钻爆设计214
  • 4.1.3 钻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221
  • 4.1.3 钻爆作业施工工艺流程222
  • 4.2 爆破效果监测及爆破设计优化224
  • 4.2.1 爆破效果监测224
  • 4.2.2 爆破设计优化224
  • 4.3 主隧道减震控制爆破技术224
  • 4.3.1 控制爆破基准设计值225
  • 4.3.2 控制爆破设计225
  • 4.4 爆破震动监测228
  • 4.4.1 成立爆破监测小组228
  • 4.4.2 监测系统228
  • 4.4.3 测点布置228
  • 4.4.4 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228
  • 4.5 施工及安全技术措施229
  • 4.5.1 一般要求229
  • 4.5.2 网路联结安全措施229
  • 4.5.3 早爆231
  • 4.5.4 盲炮的预防及处理措施232
  • 5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施工和耐久性喷射混凝土施工233
  • 5.1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设计要求233
  • 5.2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施工方案233
  • 5.3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方法234
  • 5.3.1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234
  • 5.3.2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方法236
  • 5.3.3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240
  • 5.4 耐久性喷射混凝土的施工244
  • 5.4.1 耐久性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要求244
  • 5.4.2 耐久性喷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244
  • 5.4.3 耐久性喷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方法246
  • 5.4.4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249
  • 6 主隧道施工排水方案、方法、措施及应急施工排水预案250
  • 6.1 最大涌水量的选择及确定250
  • 6.2 施工排水设计计算250
  • 6.2.1 斜井工区的施工排水阶段250
  • 6.2.2 匝道工区的施工排水阶段250
  • 6.3 排水设备配置计算250
  • 6.3.1 斜井井身开挖时的排水设备配置250
  • 6.3.2 主隧道开挖时排水设备配置:251
  • 6.3.3 匝道隧道开挖时排水设备配置:251
  • 6.3.4 抽水设备配置251
  • 6.4 排水系统布置251
  • 6.5 应急排水方案252
  • 6.5.1 应急管路的布置252
  • 6.5.2 应急备用排水泵252
  • 6.5.3 应急备用电源确保连续排水253
  • 6.6 施工技术措施253
  • 7 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流程254
  • 7.1 断层破碎带分布概况254
  • 7.2 陆域、海域地段重点断层破碎带地质特点258
  • 7.3 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方法259
  • 8 大断面和小净距地段261
  • 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262
  • 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262
  • 2 进度总体保证措施262
  • 2.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施项目法管理263
  • 2.2 配备充足的施工资源263
  • 2.3 加强技术管理264
  • 2.4 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工期动态管理265
  • 3 关键工序进度保证措施265
  • 3.1 超前地质预报266
  • 3.2 隧道开挖施工266
  • 3.3 支护结构施工266
  • 3.4 防水施工267
  • 4 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267
  • 第九章、特殊季节施工安排及措施268
  • 1 冬季和雨季施工安排268
  • 2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268
  • 2.1 施工准备268
  • 2.2 冬期施工安全一般措施269
  • 2.3 钢筋工程269
  • 2.4 混凝土工程 269
  • 2.5 冬季施工防火要求271
  • 3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71
  • 3.1 雨季施工组织措施271
  • 3.2 雨季施工准备措施272
  • 3.3 机电设备及材料的防护措施272
  • 3.4 雨季砼施工措施272
  • 4 防洪、防台风措施272
  • 第十章、质量保证体系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274
  • 1 质量目标274
  • 2 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职责274
  • 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74
  • 2.2 主要人员及管理部门质量职责275
  • 3 质量保证体系图279
  • 4 质量保证措施279
  • 4.1 制度保证措施279
  • 4.2 组织保证措施280
  • 4.3 思想教育保证措施281
  • 4.4 技术管理保证措施281
  • 4.5 施工保证措施282
  • 5 主要分项工程及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283
  • 5.1 施工总体质量保证措施283
  • 5.2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283
  • 5.3 隧道开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85
  • 5.4 初期支护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86
  • 5.5 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0
  • 5.6 二次衬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1
  • 5.7 高性能、抗渗、耐久砼施工保证措施292
  • 5.7.1 喷射混凝土292
  • 5.7.2 防海水侵蚀、高性能抗渗混凝土293
  • 5.8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5
  • 5.9 陆域断层破碎地段质量保证措施296
  • 5.10 海域断层破碎地段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7
  • 5.11 隧道路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97
  • 6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98
  • 7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98
  • 7.1 锚喷支护防水质量保证措施299
  • 7.2 施工缝、沉降缝防水质量保证措施299
  • 7.3 防水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00
  • 7.4 二次衬砌防水质量保证措施301
  • 8 砼抗渗防裂质量保证措施302
  • 9 预埋件质量保证措施303
  • 10 成品保护措施304
  • 11 质量缺陷责任期的维护措施304
  • 第十一章、施工风险分析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306
  • 1 施工风险分析306
  • 1.1 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306
  • 1.2 项目风险的构成及识别306
  • 1.2.1 项目风险的构成306
  • 1.2.2 施工风险的识别307
  • 1.3 安全风险的规避对策与方案309
  • 1.3.1 海域断层破碎带对策措施309
  • 1.3.2 隧道塌方310
  • 1.3.3 突涌水310
  • 1.3.4 爆破作业311
  • 1.3.5 施工用电311
  • 1.3.6 爆破危石312
  • 1.4 工期风险分析及对策312
  • 1.5 费用风险分析及对策312
  • 2 主要施工风险应急处理预案313
  • 2.1 施工风险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313
  • 2.1.1 应急处理组织机构313
  • 2.1.2管理职责314
  • 2.2 应急处理预案315
  • 2.2.1 避难措施315
  • 2.2.2 救援措施316
  • 3 主要施工风险应急处理预案318
  • 3.1 隧道涌(突)水应急处理预案318
  • 3.2 洞内坍方应急处理预案322
  • 3.3 火灾爆炸事件应急措施324
  • 3.4 临时用电应急处理预案324
  • 3.5 雨季雷电灾害应急处理预案325
  • 3.6 地震灾害应急处理措施326
  • 3.7 防台风应急处理措施326
  • 3.8 管线安全应急处理措施328
  • 3.9 提升设备失控应急处理措施329
  • 第十二章、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330
  • 1 安全生产管理330
  • 1.1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330
  • 1.2 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330
  • 1.2.1安全管理机构330
  • 1.2.2 安全管理职责330
  • 1.3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332
  • 1.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32
  • 1.5 安全生产责任制335
  • 1.5.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335
  • 1.5.2 建立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337
  • 1.6 项目安全重难点分析及对策338
  • 1.7 一般施工环节的安全保证措施339
  • 1.7.1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保证措施339
  • 1.7.2 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339
  • 1.7.3 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340
  • 1.7.4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341
  • 1.7.5 海域断层破碎段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42
  • 1.7.6 交通安全技术措施343
  • 1.7.7 防火安全技术措施344
  • 1.7.8 汛期防洪抢险安全技术措施344
  • 1.7.9 高处作业、起重作业安全防护措施345
  • 1.7.10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345
  • 1.7.11 临近建筑物保护措施346
  • 1.8 安全设施347
  • 1.8.1 安全照明设施348
  • 1.8.2 接地及避雷装置348
  • 1.8.3 有害气体的监测和报警装置348
  • 1.8.4 消防设备器材348
  • 1.8.5 信号装置和安全警示标牌349
  • 2 职业健康349
  •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349
  • 2.2 职业健康保障体系349
  • 2.3 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350
  • 2.4 职业健康管理重难点分析及保障控制措施351
  • 2.5 一般职业健康保障措施351
  • 第十三章、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353
  • 1 文明施工353
  • 1.1 文明施工目标353
  • 1.2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353
  • 1.3 文明施工措施353
  • 1.3.1 现场场貌、场容布置353
  • 1.3.2 施工道路与施工场地354
  • 1.3.3 大堆料存放354
  • 1.3.4 钢材、周转材料设备、水泥库354
  • 1.3.5 施工设备存放354
  • 1.3.6 施工队伍管理355
  • 1.3.7 生活卫生355
  • 2 环境保护355
  • 2.1 环保目标355
  • 2.2 环境保护体系及管理制度356
  • 2.3 环境保护措施357
  • 2.3.1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57
  • 2.3.2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58
  • 2.3.3 施工区水污染防治措施358
  • 2.3.4 施工废水、生活废水的治理359
  • 2.3.5 隧道弃渣、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359
  • 2.3.6 文物保护措施360
  • 2.3.7 绿色植被保护措施360
  • 2.3.8 土地资源的保护361

附件详情

海底隧道工程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基准期:100年;路线等级: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行车道数:双向六车道;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m;隧道最大纵坡:3.9%;最小纵坡:0.4%;隧道限界高度:5.0m;行车道宽度:2×3.5m+3.75m;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城-A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检算;防水等级:一级。路线全长约9850m,由隧道接线工程(路线长约2740m)和海底隧道工程(路线长约7110m)组成。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1000m,纵断面呈“V”型,最大纵坡为3.9%。主隧道断面为三心圆拱形断面,内净空高10.4m,宽14.43m。隧道通过海域段最大水深约42m。匝道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三心圆拱形结构; 车行横洞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曲墙接圆拱型结构;人行横洞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直墙接圆拱型结构。 工程内容及范围:主隧道长2870m,风井(通风竖井)、地下风机房土建工程,4座车行横洞、7座人行横洞的土建工程,长317.375m匝道土建工程,长583.81m新增斜井一座。 开工日期:3月1日 竣工日期:6月15日 工程地质:洞口段主要为花岗岩,穿插石英正长岩脉;全~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小于3米,低洼处可达8米左右。海岸处基岩较为复杂,主要有含晶屑火山角砾凝灰岩、石英粗安岩和花岗斑岩,并多处穿插有辉绿岩脉。海床边缘为缓坡地带,海底基岩裸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有石英正长岩脉侵入。海底覆盖层较薄,一般2~3米,主要为砂砾,局部沉积有淤泥。洞身地质主要为火山岩地质。 工程特难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地震波法TSP探测、地质雷达GPR探测、超前地质探孔);超前预注浆堵水;微震控制爆破;耐久高性能模筑混凝土土、射混凝土;断层破碎带施工;结构防排水(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涌水量,预注浆封堵围岩涌水,初支后补注浆堵渗漏水,设注浆分区防水,采用无钉铺挂防水板工艺技术);施工排水及施工排水应急预案。
工程技术方法:双侧壁导坑法、CD(中隔壁)法、台阶法、全断面法、超前φ76中空自钻式管棚超前预支护法、超前小导管支护、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主要由中空注浆防腐锚杆、多重防腐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格栅拱架组成;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还有对海域断层(裂)破碎带进行特殊超前加固的帷幕注浆。Ⅱ、Ⅲ级围岩采用C35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Ⅳ、Ⅴ级围岩采用C35普通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全部使用湿喷工艺。
……共计372页,

带仰拱的主隧道衬砌结构断面

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设计方案图

周边帷幕、局部帷幕注浆设计方案图

施工缝构造示意图

暗挖隧道变形缝构造示意图

纵横向盲管布置示意图

长大管棚跟管钻进施工工艺及步序图

防淹门结构图

地下管线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图

陆域洞段地表下沉断面测点布置图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程序图表

仰拱栈桥施工工艺流程图

主隧道衬砌类型及开挖方法表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