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89页(路桥涵隧),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
  • 1.1编制依据1
  • 1.2编制范围1
  • 1.3设计概况1
  • 1.3.1项目建议书1
  • 1.3.2项目可行性研究1
  • 1.3.3项目初步设计2
  • 1.3.4施工图设计2
  • 2项目概要2
  • 2.1线路概况2
  • 2.2主要技术标准2
  • 2.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3
  • 2.3.1拆迁工程3
  • 2.3.2路基工程4
  • 2.3.3桥涵工程5
  • 2.3.4隧道工程5
  • 2.3.5轨道工程5
  • 2.4征地拆迁数量、类型、特殊拆迁项目情况5
  • 2.4.1拆迁建筑物、构筑物5
  • 2.4.2改移道路5
  • 2.4.3砍伐树木及挖树5
  • 2.5工程特点6
  • 2.5.1地形起伏,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安全风险大6
  • 2.5.2技术难点多,质量标准高6
  • 2.5.3环保水保要求高6
  • 2.5.4施工组织复杂6
  • 2.5.5各专业工程特点7
  • 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8
  •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8
  • 3.1自然特征8
  • 3.1.1地形地貌8
  • 3.1.2工程地质9
  • 3.1.3水文地质特征9
  • 3.1.4气象10
  • 3.1.5地震动参数10
  • 3.2交通运输情况10
  • 3.2.1铁路10
  • 3.2.2公路10
  • 3.2.3水运11
  • 3.2.4民航11
  •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用资源利用的情况11
  • 3.3.1施工用水11
  • 3.3.2施工用电11
  • 3.3.3其它12
  •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12
  • 3.4.1砂12
  • 3.4.2石料12
  • 3.4.3粉煤灰12
  • 3.4.4石灰、砖12
  • 3.4.5路基填料12
  • 3.4.6道砟13
  • 3.5其它与施工有关的情况13
  • 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13
  • 4.1建设总目标13
  • 4.1.1质量目标13
  • 4.1.2安全目标13
  • 4.1.3工期目标14
  • 4.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14
  • 4.1.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4
  • 4.1.6文明施工目标14
  • 4.1.7投资控制目标14
  •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14
  • 4.2.1组织机构14
  • 4.2.2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16
  •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16
  • 4.3.1施工准备16
  • 4.3.2拆迁工程17
  • 4.3.3路基工程17
  • 4.3.4桥涵工程17
  • 4.3.5隧道工程17
  • 4.3.6轨道工程17
  • 4.3.7整理交验17
  • 4.4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17
  • 4.4.1施工准备18
  • 4.4.2建设协调方案18
  • 4.5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20
  • 4.5.1路基工程20
  • 4.5.2桥涵工程20
  • 4.5.3隧道工程23
  • 4.5.4轨道工程24
  • 4.6工程接口及配合24
  • 4.6.1接口工程方案24
  • 4.6.2工程的接口及配合25
  • 4.7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26
  • 4.8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总体形象进度图、横道图、网络图26
  •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26
  • 5.1大临工程26
  • 5.1.1铺轨基地26
  • 5.1.2铁路岔线、便桥29
  • 5.1.3混凝土集中拌和站29
  • 5.1.4填料拌和站30
  • 5.1.5汽车运输便道30
  • 5.1.6临时电力线路32
  • 5.1.7临时给水干管32
  • 5.1.8其它32
  • 5.2过渡工程33
  • 5.2.1既有线插入道岔施工33
  • 5.2.2人工配合小型机具上碴整道35
  • 5.2.3施工技术措施36
  • 5.3小型临时工程36
  • 5.3.1施工场地36
  • 5.3.2钢筋、钢拱架加工场36
  • 5.3.3生产、生活和办公用房37
  • 5.3.4试验室及工地标准养护室38
  • 5.3.5炸药库38
  • 5.3.6施工用水39
  • 5.3.7施工用电39
  • 5.3.8施工通讯40
  • 5.3.9生产、生活排污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设施40
  • 5.3.10消防40
  • 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40
  • 6.1水竹林双线特大桥41
  • 6.1.1概述41
  • 6.1.2施工队伍部署41
  • 6.1.3工期安排41
  • 6.1.4桥梁工程人员及主要机械配置41
  • 6.1.5施工方案41
  • 6.1.6施工措施44
  • 6.2干沟双线大桥45
  • 6.2.1概述45
  • 6.2.2施工队伍部署45
  • 6.2.3工期安排45
  • 6.2.4桥梁工程人员及主要机械配置45
  • 6.2.5施工方案46
  • 6.2.6施工措施46
  • 6.3高石盘隧道46
  • 6.3.1概述46
  • 6.3.2施工队伍部署46
  • 6.3.3工期安排46
  • 6.3.4隧道工程人员及主要机械配置48
  • 6.3.5施工方案48
  • 6.3.6施工措施50
  • 6.4轨道工程55
  • 6.4.1概述55
  • 6.4.2施工队伍部署56
  • 6.4.3工期安排56
  • 6.4.4轨道工程人员及主要机械配置57
  • 6.4.5施工方案57
  • 6.4.6施工措施58
  • 7施工方案64
  • 7.1总体施工方案64
  • 7.1.1施工准备65
  • 7.1.2路基工程66
  • 7.1.3桥梁工程66
  • 7.1.4隧道工程67
  • 7.1.5轨道工程67
  • 7.2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68
  • 7.2.1 工程测量及试验方案68
  • 7.2.2拆迁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75
  • 7.2.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76
  • 1)概述
  • 2)施工方案
  • 3)施工方法及工艺
  • ○1地基处理
  • ○2基床以下路堤
  • ○3过渡段
  • ○4路堑
  • ○5基床
  • ○6路基排水
  • ○7路基边坡防护
  • a骨架护坡
  • b栽植乔木、灌木
  • c植生袋
  • d喷混植生
  • e锚杆框架梁
  • f高强金属柔性被动防护网
  • g刚性防护网
  • ○8路基支挡结构
  • a挡土墙
  • b桩板挡土墙
  • c锚固桩
  • d土钉墙
  • e预应力锚索
  • ○9路基相关工程
  • a接触网支柱基础
  • b桥梁非金属声屏障
  • c隔声窗
  • d电缆槽
  • e综合接地
  • f连通管道
  • ○10路基附属设施
  • a检查设施
  • b防护栅栏
  • c取弃土场
  • ○11沉降观测
  • a沉降变形监测断面设置
  • b沉降变形监测装置埋设
  • c建立变形监测网
  • d变形监测方法、观测频次
  • e工后沉降分析
  • 7.2.4桥涵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115
  • 7.2.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140
  • 7.2.6轨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186
  • 8资源配置195
  • 8.1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195
  • 8.1.1工程材料设备供应方案195
  • 8.1.2工程材料设备供应管理机构195
  • 8.1.3工程材料设备供应管理措施196
  • 8.1.4物流组织安排及措施197
  • 8.2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199
  • 8.3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199
  • 8.3.1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管理机构199
  • 8.3.2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配备方案199
  • 8.3.3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配备计划199
  • 8.4劳动力计划200
  • 8.4.1劳动力组织200
  • 8.4.2劳动力配置计划表200
  • 8.5投资(工程用款)计划200
  • 8.6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201
  • 8.6.1临时用地计划201
  • 8.6.2施工用电计划201
  • 9管理措施201
  • 9.1标准化管理201
  • 9.1.1指导思想201
  • 9.1.2总体目标201
  • 9.1.3基本原则202
  • 9.1.4总体部署202
  • 9.1.5管理制度标准化204
  • 9.1.6人员配备标准化209
  • 9.1.7现场管理标准化209
  • 9.1.8过程控制标准化233
  • 9.1.9“四化”支撑237
  • 9.1.10“三大标准”落实238
  • 9.2质量管理措施239
  • 9.2.1质量目标239
  • 9.2.2创优规划240
  • 9.2.3质量保证体系241
  • 9.2.4试验检测机构及监测制度247
  • 9.2.5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50
  • 9.2.6质量保证措施253
  • 9.3安全管理措施272
  • 9.3.1安全目标272
  • 9.3.2安全保证体系272
  • 9.3.3安全保证管理措施277
  • 9.4工期控制措施301
  • 9.4.1工期目标301
  • 9.4.2工期保证体系302
  • 9.4.3工期保证措施302
  • 9.4.4重点控制工程工期保证措施306
  • 9.4.5特殊条件下保证工期的措施307
  • 9.5投资控制措施310
  • 9.5.1合理节省工料机械费用310
  • 9.5.2控制管理费用311
  • 9.5.3控制材料价格311
  • 9.5.4加强投资控制管理312
  • 9.5.5优化施工方案312
  • 9.5.6利用信息技术,实行项目动态管理312
  • 9.5.7严格工程质量目标管理313
  • 9.5.8就近进行机具设备调遣313
  • 9.5.9科学设置临时设施313
  • 9.6环境保护措施313
  • 9.6.1施工环境保护目标313
  • 9.6.2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管理体系313
  • 9.6.3施工环保、水土保护措施315
  • 9.6.4 临时工程环保、水保措施317
  • 9.7水土保持措施318
  • 9.7.1水土保护目标319
  • 9.7.2水土保护管理体系319
  • 9.7.3水土保护措施320
  • 9.7.4 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321
  • 9.7.5临时用地复垦方案322
  • 9.8文物保护措施323
  • 9.8.1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23
  • 9.8.2文物保护措施323
  • 9.9文明施工措施323
  • 9.9.1文明施工目标323
  • 9.9.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管理体系324
  • 9.9.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324
  • 9.9.4特殊地区文明施工措施326
  • 9.10节约用地措施326
  • 9.11冬季施工措施327
  • 9.11.1冬季施工条件327
  • 9.11.2冬季施工采取的措施327
  • 9.12夏季施工措施328
  • 9.13雨季施工措施329
  • 9.14路基、桥梁、隧道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330
  • 9.14.1路基沉降控制措施330
  • 9.14.2桥梁沉降控制措施330
  • 9.14.3隧道沉降控制措施331
  • 9.14.4沉降观测措施332
  • 9.15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332
  • 9.15.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333
  • 9.15.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33
  • 9.15.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333
  • 9.16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339
  • 9.17信息化管理345
  • 9.18其它347
  • 10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349
  • 10.1设计文件350
  • 10.2施工规范350
  • 11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建议354
  • 12施工组织图表355
  • 12.1施工总 平面布置图 356
  • 12.2施工总体形象进度357
  • 12.3施工进度横道图358
  • 12.4施工网络计划图359
  • 12.5主要材料设备供应计划表360
  • 12.6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362
  • 12.7配备该项目的试验仪器设备表365
  • 12.8配备该项目的测量仪器设备表367
  • 12.9劳动力配置计划表368
  • 12.10工程用款估算表370
  • 12.11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371
  • 12.12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372
  • 12.13质量保证体系图373
  • 12.14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图374
  • 12.15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表375
  • 12.16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376
  • 12.17安全保证体系图377
  • 12.18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378
  • 12.19工期保证体系框图379
  • 12.20环境保护、水土保护管理体系框图380
  • 12.21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框图381
  • 12.2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框图382
  • 12.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图383
  • 12.24隧道施工进度横道图、形象进度图384
  • 12.25搅拌站平面布置图386

附件详情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正线长度16.95公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km/h。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经:一般4000m。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650m。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开工日期12月31日 竣工日期5月25日 主要工程内容包含本标段里程范围内的改移道路、砍伐和挖根、临时用地、路基工程全部、桥梁(墩高59米)下部工程及涵洞全部、隧道(单洞双线)及明洞工程全部(不含隧道照明、隧道消防、隧道通风设备及安装)、全线轨道工程(有碴轨道、铺粒料道床、双块式无碴轨道铺新轨,其中不含无碴道床施工)。通信、信号及信息中其他信号设备的综合接地系统,包含贯通地线的埋设和贯通地线至接地端子的引接线。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主要地质问题有:软土、滑坡、断层破碎带、顺层、岩溶、岩溶水等,尤其是深埋长隧道顺层、断层、岩溶、危岩落石等地质灾害众多,给施工安全造成巨大压力。 工程特、难点:地形起伏,地质复杂。环保水保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路基深路堑、陡坡路基多,路基点多分散,短小路基较多,线路纵向刚度均匀性要求高。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接触网立柱基础、连通管道、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桥梁部分桩基施工处于滑坡地质处,桥梁上部结构全部为简支箱梁,铺架前需要施作刚性防护棚架。隧道开挖断面大,隧道防水要求高。有三个隧道处于架梁通道,工期压力大。全线铺砟、铺轨及轨道精调等施工任务重。 施工方法:路堑边坡采用支挡和防护结构。地基处理采用换填碎石、水泥搅拌桩。边坡防护采用骨架护坡、三维土工网垫固土植草、锚杆框架梁、挡土墙混凝土、桩板挡土墙、锚固桩、锚索桩、桩基承台、土钉墙、预应力锚索等防护形式。桥墩采用抗滑桩处理,基础、承台、墩台身组织施工流水作业。墩台身采用整体组合钢模板,搭设钢管脚手架支架。墩高小于20米的实体墩,一次浇筑混凝土。20米以上的实体墩及空心墩根据实际情况分次浇筑混凝土。明挖段隧道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暗挖段隧道均采用复合式衬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主要有地震波探测、地质雷达探测、超前地质钻、超前炮孔。隧道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双侧壁导坑法,钻爆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光面爆破,超前支护以管棚和超前小导管为主,其中洞口及浅埋段设φ76mm中管棚或φ108mm长管棚。围岩段均采用全环钢架;Ⅳ级围岩拱墙采用格栅钢架或拱墙型钢钢架。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Φ22砂浆锚杆。采用湿喷工艺。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爬焊机双缝焊接、充气法检查……附工艺汉程图、示意图、标准表、组织体系图等……共计389页,

仰拱施工步骤表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进度横道图

施工网络计划图

质量保证体系图

隧道施工进度横道图、形象进度图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