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铁路扩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81页.doc,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
 - 1. 编制说明1
 - 1.1. 编制依据1
 - 1.2. 编制原则1
 - 1.3. 编制范围2
 - 2. 工程概述3
 - 2.1. 主要技术标准3
 - 2.2. 项目概要3
 - 2.3. 自然地理特征3
 - 2.3.1. 地理位置3
 - 2.3.2. 地形地貌4
 - 2.3.3. 地质条件4
 - 2.3.4. 水文地质6
 - 2.3.5. 气象条件7
 - 2.3.6. 地震参数7
 - 2.4. 主要工程数量7
 - 3. 工程建设条件8
 - 3.1. 交通运输条件9
 - 3.1.1. 铁路9
 - 3.1.2. 公路9
 - 3.2. 建筑材料分布情况9
 - 3.3. 水、电、燃料等可用资源情况9
 - 3.3.1. 工程用水9
 - 3.3.2. 工程用电10
 - 4.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10
 - 4.1. 主要工程特点10
 - 4.1.1. 桥隧比例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投入大10
 - 4.1.2. 民族政策性强10
 - 4.1.3. 隧道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10
 - 4.1.4. 环境保护任务重、责任大10
 - 4.2. 主要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10
 - 5.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2
 - 5.1. 施工管理目标规划12
 - 5.1.1. 质量目标12
 - 5.1.2. 安全目标12
 - 5.1.3. 工期目标12
 - 5.1.4. 环保、水保目标13
 - 5.1.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3
 - 5.1.6. 文明施工目标13
 - 5.1.7. 文物保护目标13
 - 5.2.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13
 - 5.2.1. 施工组织机构13
 - 5.2.2. 管理职责14
 - 5.3. 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17
 - 5.4. 临时工程设置17
 - 5.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17
 - 5.4.2. 施工总 平面布置图 18
 - 5.4.3. 施工驻地18
 - 5.4.4. 施工便道、便桥18
 - 5.4.5. 混凝土搅拌站19
 - 5.4.6. 填料集中拌和站20
 - 5.4.7. 火工品仓库20
 - 5.4.8. 施工排水及排污20
 - 5.4.9. 工地卫生保健20
 - 5.4.10. 消防设施20
 - 5.4.11. 施工用水20
 - 5.4.12. 施工用电21
 - 5.4.13. 通讯联络21
 - 5.4.14.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21
 - 6. 施工组织措施21
 - 6.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21
 - 6.1.1. 施工动员,人员培训21
 - 6.1.2. 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及保障22
 - 6.1.3. 技术准备22
 - 6.1.4. 与有关单位的配合准备23
 - 6.2. 施工过程阶段组织措施23
 - 6.2.1.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23
 - 6.2.2. 抓住重点难点工程,突出阶段重点24
 - 6.2.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材料供应24
 - 6.2.4. 提前安排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4
 - 6.3. 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25
 - 6.3.1. 组织验收整改,进行缺陷修复25
 - 6.3.2. 编制竣工文件,移交技术资料25
 - 6.3.3. 保护成品、清理现场25
 - 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7
 - 1. 总体施工方案27
 - 1.1. 总体原则27
 - 1.2. 总体施工顺序27
 - 1.3. 施工顺序兼顾的因素27
 - 2. 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28
 - 2.1. 路基工程28
 - 2.1.1. 项目概要28
 - 2.1.2. 施工安排原则29
 - 2.1.3. 施工组织顺序29
 - 2.1.4. 土石方调配30
 - 2.1.5. 施工队伍及进度安排31
 - 2.1.6.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31
 - 2.1.7.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31
 - 2.1.8.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34
 - 2.1.9.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40
 - 2.1.10. 路堑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44
 - 2.1.11. 基床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53
 - 2.1.12. 站场路基施工56
 - 2.1.13. 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56
 - 2.1.14. 特殊地段路基施工方法59
 - 2.1.15. 支挡及防护施工方法及工艺61
 - 2.1.16. 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82
 - 2.1.17. 相关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83
 - 2.1.18. 路基沉降观测89
 - 2.1.19. 确保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工后沉降标准措施95
 - 2.1.20. 确保接触网立柱基础、综合接地线、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以及运架梁过程不损坏路基稳固与安全的工程措施98
 - 2.2. 桥涵工程100
 - 2.2.1. 项目概要100
 - 2.2.2. 施工队伍安排100
 - 2.2.3. 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100
 - 2.2.4.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100
 - 2.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101
 - 2.2.6. 基础施工方法及工艺101
 - 2.2.7. 墩台施工方法及工艺109
 - 2.2.8.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116
 - 2.2.9.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20
 - 2.2.10. 墩台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126
 - 2.2.1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措施127
 - 2.2.12. 空心高墩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措施128
 - 2.2.13.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钢度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28
 - 2.2.14.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结构几何尺寸、变形、变位等要求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30
 - 2.3. 隧道工程131
 - 2.3.1. 项目概要131
 - 2.3.2.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131
 - 2.3.3. 施工进度安排133
 - 2.3.4.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133
 - 2.3.5. 施工测量135
 - 2.3.6. 洞口段施工方法及工艺137
 - 2.3.7.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法及工艺141
 - 2.3.8. 洞身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146
 - 2.3.9. 超前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149
 - 2.3.10. 初期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158
 - 2.3.11. 出渣运输施工方法及工艺 165
 - 2.3.12. 监控量测 167
 - 2.3.13. 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法及工艺 178
 - 2.3.14. 结构衬砌施工方法及工艺188
 - 2.3.15. 附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98
 - 2.3.16. 施工辅助作业199
 - 2.3.17. 隧道达到一级防水等级的技术措施207
 - 2.3.18. 确保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208
 - 2.3.19.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技术措施209
 - 2.3.20. 防腐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211
 - 2.3.21. 大断面隧道超欠挖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12
 - 2.3.22. 岩溶地段施工技术措施213
 - 2.3.23. 涌水突泥地段施工措施216
 - 2.3.24. 浅埋段施工技术措施219
 - 2.3.25. 断层破碎带地段施工技术措施219
 - 2.3.26. 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施工技术措施221
 - 2.3.27. 岩爆地段施工技术措施223
 - 2.3.28. 大断面软岩隧道控制变形技术措施225
 - 2.3.29. 洞口滑坡段施工技术措施226
 - 2.3.30. 有害气体地段施工技术措施226
 - 2.3.31. 施工救援应急通道231
 - 2.4. 轨道工程233
 - 2.4.1. 项目概要233
 - 2.4.2.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233
 - 2.4.3. 施工组织顺序233
 - 2.4.4. 施工进度计划234
 - 2.4.5.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234
 - 2.4.6.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234
 - 2.4.7. 防止道床板混凝土开裂的技术措施241
 - 2.5.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242
 - 2.5.1. 项目概要242
 - 2.5.2. 总体施工方案242
 - 2.5.3.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242
 - 2.5.4. 主要技术措施242
 - 2.6. 施工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243
 - 2.6.1. 施工控制测量与施工测量的组织243
 - 2.6.2. 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243
 - 2.6.3. 平面控制测量244
 - 2.6.4. 高程控制测量244
 - 2.6.5. 施工测量244
 - 2.6.6. 竣工测量246
 - 2.7. 原材料检测、工程试验方案247
 - 2.8. 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应用247
 - 2.8.1. 松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研究247
 - 2.8.2. 桥梁沉降控制与监测技术249
 - 2.8.3.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250
 - 2.8.4. 隧道突水、涌泥机理研究及超前探测手段研究251
 - 2.8.5. 新技术、新工艺应用251
 - 3. 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254
 - 3.1. 民太隧道254
 - 3.1.1. 项目概要254
 - 3.1.2. 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258
 - 3.1.3. 劳动力配置259
 - 3.1.4.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260
 - 3.1.5. 施工进度安排261
 - 3.1.6. 施工平面布置261
 - 3.1.7.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267
 - 3.1.8. 施工辅助作业方案267
 - 3.1.9. 弃渣利用及弃置方案275
 - 3.1.10. 施工方法及工艺275
 - 3.1.11. 民太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技术措施277
 - 4. 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279
 - 4.1. 过渡工程方案279
 - 4.2. 接口工程方案279
 - 4.2.1. 路基与桥涵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79
 - 4.2.2. 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79
 - 4.2.3. 大临工程与本标工程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80
 - 第三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81
 - 1. 施工进度安排281
 - 1.1.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281
 - 1.2. 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81
 - 1.2.1. 路基工程281
 - 1.2.2. 桥涵工程282
 - 1.2.3. 隧道工程282
 - 1.2.4. 轨道工程284
 - 1.2.5.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284
 - 2. 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84
 - 3. 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进度横道图285
 - 4. 关键线路285
 - 第四章 “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286
 - 1. 架子队管理实施方案286
 - 1.1. 架子队管理模式及构成框图286
 - 1.2. 架子队人员配置说明286
 - 1.3. 架子队管理制度287
 - 1.3.1. 集中管理制度287
 - 1.3.2. 劳务管理制度287
 - 1.3.3.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88
 - 1.3.4. 劳务合同管理制度288
 - 1.3.5. 劳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288
 - 1.3.6.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88
 - 1.3.7. 用工检查与监管制度288
 - 2. 劳动力组织及配置计划288
 - 第五章 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290
 - 1. 物资供应原则290
 - 2. 物资供应计划290
 - 3. 物流组织安排290
 - 4. 物流组织措施290
 - 第六章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292
 - 1. 机械设备配备原则292
 - 2. 主要机械作业线设备配备292
 - 3.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计划292
 - 3.1. 机械设备进场方式292
 - 3.2.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293
 - 4.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备计划293
 - 4.1. 主要机械设备293
 - 4.2. 试验和检测仪器配备293
 - 第七章 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294
 - 1. 工程用款计划294
 - 1.1. 资金管理294
 - 1.2. 资金流动计划294
 - 1.3. 合同用款估算294
 - 2. 临时用地计划294
 - 3. 临时用电计划295
 - 第八章 标准化管理296
 - 1. 编制目的和编制原则296
 - 2. 标准化管理要求296
 - 3. “四化”支撑296
 - 3.1. 工厂化297
 - 3.2. 机械化298
 - 3.3. 专业化299
 - 3.4. 信息化299
 - 4. 标准化实施方案300
 - 5. 标准化管理实施要点300
 - 5.1. 管理制度标准化300
 - 5.2. 人员配备标准化301
 - 5.3. 设备配置标准化301
 - 5.4. 现场管理标准化302
 - 5.4.1. 工地建设标准化302
 - 5.4.2. 施工工艺标准化304
 - 5.4.3. 用工模式标准化305
 - 5.4.4. 物资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化305
 - 5.4.5. 试验室管理标准化306
 - 5.4.6. 控制测量标准化306
 - 5.5. 过程控制标准化306
 - 5.5.1.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07
 - 5.5.2. 桥涵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08
 - 5.5.3.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控制310
 - 5.5.4.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控制313
 - 第九章 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315
 - 1. 质量目标315
 - 2. 质量保证体系315
 - 2.1.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315
 - 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315
 - 2.3. 质量管理职责分配316
 - 2.4. 质量管理制度316
 - 3. 试验检测机构及监测制度318
 - 3.1. 试验检测机构319
 - 3.2. 检测、试验工作流程319
 - 3.3. 检测、试验项目试验方案320
 - 3.4. 监测制度321
 - 3.4.1. 检验和试验322
 - 3.4.2. 检验、试验设备的控制322
 - 3.4.3. 检验和试验状态322
 - 4. 创优规划及创优保证措施322
 - 4.1. 创优规划322
 - 4.2. 创优措施323
 - 5.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24
 - 5.1. 组织措施324
 - 5.2. 管理措施325
 - 5.2.1. PDCA循环控制质量325
 - 5.2.2. 三阶段控制质量325
 - 5.2.3. “三全”质量控制326
 - 5.3. 经济措施327
 - 5.4. 各专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27
 - 5.4.1. 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27
 - 5.4.2. 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28
 - 5.4.3.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32
 - 5.4.4. 无砟道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5
 - 5.4.5. 浆砌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6
 - 5.5. 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6
 - 5.5.1. 雨季施工安排336
 - 5.5.2. 雨季施工准备工作336
 - 5.5.3. 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7
 - 5.6. 施工工艺保证质量措施340
 - 5.7. 原材料保证质量措施340
 - 5.8. 竣工验收质量控制341
 - 6. 克服质量通病的针对性措施342
 - 7. 解决质量缺陷的有关措施346
 - 8. 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347
 - 8.1. 组织措施347
 - 8.2. 管理措施347
 - 8.3. 经济措施348
 - 8.4. 技术措施348
 - 第十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350
 - 1. 安全目标350
 - 2. 安全保证体系350
 - 2.1. 安全保证体系及说明350
 - 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350
 - 2.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51
 - 2.2.2.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351
 - 2.3. 安全管理职责分配351
 - 2.3.1. 项目经理职责351
 - 2.3.2. 项目副经理职责351
 - 2.3.3. 安全总监职责351
 - 2.3.4. 总工程师职责352
 - 2.3.5. 安全质量部部长职责352
 - 2.3.6. 专职安全工程师职责353
 - 2.3.7. 专职安全员职责353
 - 2.3.8. 兼职安全员职责353
 - 2.4. 安全管理制度353
 - 2.4.1. 安全生产责任制353
 - 2.4.2. 安全检查制度354
 - 2.4.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354
 - 2.4.4. 特殊工种职工持证上岗制度355
 - 2.4.5. 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355
 - 2.4.6. 安全奖罚制度356
 - 3. 安全保证措施357
 - 3.1. 安全管理重点357
 - 3.2. 重点专业工程安全保证措施357
 - 3.2.1. 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措施357
 - 3.2.2.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措施358
 - 3.2.3.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359
 - 3.2.4. 无砟轨道整体道床工程施工安全措施364
 - 3.3. 其它安全保障措施365
 - 3.3.1. 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365
 - 3.3.2.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366
 - 3.3.3.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367
 - 3.3.4.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措施368
 - 3.3.5. 火工用品安全管理措施368
 - 3.3.6. 防洪渡汛安全措施369
 - 3.3.7. 跨 公路施工 安全措施370
 - 4. 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371
 - 4.1. 安全风险预防措施371
 - 4.1.1. 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371
 - 4.1.2. 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372
 - 4.1.3. 主要风险项目及预防374
 - 4.2.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74
 - 4.2.1.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374
 - 4.2.2. 突发事故报告374
 - 4.2.3. 救灾防备措施375
 - 4.2.4.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376
 - 第十一章 工期保证措施380
 - 1. 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380
 - 1.1. 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380
 - 1.2. 建立完善的工期保证体系380
 - 1.3. 具体组织措施380
 - 1.3.1. 高度重视制约性强的征地拆迁工作380
 - 1.3.2. 发挥技术及设备优势,全力保障施工生产382
 - 1.3.3. 现场科学组织,加强工序衔接382
 - 1.3.4. 开展劳动竞赛,奖优罚劣382
 - 1.3.5. 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382
 - 2. 保证工期的制度措施383
 - 2.1. 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383
 - 2.1.1. 明确项目管理层的责任383
 - 2.1.2. 明确项目作业层的责任383
 - 2.2. 实施工程调度管理制度383
 - 2.3. 建立值班制度383
 - 2.4. 建立请示制度384
 - 2.5. 建立汇报制度384
 - 2.6. 建立例会制度384
 - 2.7. 建立检查反馈制度384
 - 3.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384
 - 3.1. 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84
 - 3.2.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提高施工效率384
 - 3.3. 实行网络管理、优化施工组织385
 - 3.4. 保质量、保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工期385
 - 3.5. 加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385
 - 4. 保证工期的劳力、材料、机械保障措施385
 - 4.1. 劳力组织保障措施386
 - 4.2. 材料保障措施386
 - 4.2.1. 计划用料措施386
 - 4.2.2. 先检验后使用措施386
 - 4.2.3. 材料储备386
 - 4.3. 机械保障措施387
 - 5. 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387
 - 6. 确保工期的应急措施388
 - 7.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388
 - 7.1. 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388
 - 7.2. 形象进度监控法389
 - 7.3. 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389
 - 8. 重(难)点工程保证工期的措施389
 - 第十二章 投资控制措施393
 - 1. 组织措施393
 - 2. 管理措施393
 - 3. 技术措施394
 - 第十三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395
 - 1. 方针和目标395
 - 1.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方针395
 - 1.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395
 - 2. 环保、水保管理体系395
 - 2.1. 环保、水保体系及说明395
 - 2.2. 环保、水保管理机构395
 - 2.3. 环保、水保人员配置397
 - 2.4. 环保、水保管理职责分配397
 - 3.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397
 - 3.1.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397
 - 3.2. 环境保护措施398
 - 3.2.1. 水污染的防治398
 - 3.2.2. 大气污染的防治399
 - 3.2.3. 噪音污染防治400
 - 3.2.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401
 - 3.2.5. 弃渣的处理401
 - 3.2.6. 大临工程的环保401
 - 4. 水土保持内容及措施402
 - 4.1. 水土保持内容402
 - 4.1.1. 水环境保护402
 - 4.1.2. 生态环境保护402
 - 4.2. 水土保持措施402
 - 4.2.1. 路基工程水土保持402
 - 4.2.2. 桥涵工程水土保持403
 - 4.2.3. 隧道工程水土保持403
 - 4.2.4. 大临工程水土保持403
 - 4.2.5. 小临工程水土保持404
 - 5.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及保护耕地措施404
 - 5.1. 取、弃土场土地复垦404
 - 5.2. 施工便道土地复垦405
 - 5.3. 施工场地土地复垦405
 - 5.4. 生物化学措施406
 - 第十四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407
 - 1.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目标407
 - 2.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体系407
 - 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07
 - 3.1.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407
 - 3.2. 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措施407
 - 3.3.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09
 - 3.4. 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10
 - 3.5. 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411
 - 3.6.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411
 - 4. 文物保护措施412
 - 第十五章 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413
 - 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413
 -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13
 - 2.1. 管理机构413
 -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414
 - 2.2.1.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414
 - 2.2.2. 职业健康安全检查414
 - 2.2.3.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415
 - 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415
 - 3.1. 劳动保护措施415
 - 3.1.1. 重视劳动保护工作415
 - 3.1.2.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415
 - 3.1.3. 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416
 - 3.1.4. 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416
 - 3.1.5. 卫生勘察及健康教育417
 - 3.1.6. 降低劳动强度417
 - 3.1.7. 实行劳逸结合417
 - 3.1.8.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418
 - 3.1.9. 定期体检418
 - 3.2. 医疗卫生保护措施418
 - 3.2.1. 医疗保障措施418
 - 3.2.2. 卫生防病措施418
 - 3.2.3. 疫情报告制度419
 - 3.2.4. 食品卫生管理措施419
 - 3.2.5. 生活区卫生措施419
 - 3.3. 职业病防治措施420
 - 3.3.1. 加强职业健康体检 420
 - 3.3.2.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420
 - 3.3.3. 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劳动施工组织421
 - 4. 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421
 - 第十六章 其它应说明的事项422
 - 1. 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及措施422
 - 1.1. 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要求422
 - 1.2. 项目信息管理实施措施422
 - 1.2.1. 组建局域网422
 - 1.2.2. 通信系统422
 - 1.2.3. 资源配置422
 - 1.2.4. 信息采集423
 - 1.2.5. 信息化管理相关设备及软件423
 - 2. 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措施423
 - 3. 施工配合措施424
 - 3.1. 与业主的配合协作措施424
 - 3.2. 与监理配合协作措施424
 - 3.3.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协作措施425
 - 3.4. 与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协作措施425
 - 3.5. 与地方政府配合协作措施425
 - 3.6. 与相邻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425
 - 3.7. 与地方公路交通配合措施426
 - 3.8. 施工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426
 - 4. 治安、消防措施426
 - 4.1. 治安措施427
 - 4.2. 消防措施427
 - 5. 保护地下管线及周围建筑物的措施429
 - 6. 廉政建设措施430
 - 6.1. 建立监督机构、签订合同约束430
 - 6.2. 加强领导干部、业务人员的廉政教育430
 - 6.3. 建立健全廉政制度430
 - 6.4. 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要求431
 - 7. 劳务工工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431
 - 8. 节约用地措施431
 - 9. 保密及安全管理措施431
 - 9.1. 档案保密措施431
 - 9.2. 现场保密措施432
 - 9.3. 技术保密措施432
 - 表6-1 拟为承包该项目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433
 - 表6-2 拟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434
 - 表6-3拟配备该项目的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表440
 - 表6-4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445
 - 表6-4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46
 - 表6-5劳动力配置计划表447
 - 表6-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448
 - 表6-7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449
 - 表6-8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450
 - 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451
 - 表6-10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452
 - 表6-11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表453
 - 表6-12质量保证体系图454
 - 表6-1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455
 - 表6-14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456
 - 表6-15安全保证体系图457
 - 表6-16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458
 - 表6-17梁场、板场、铺架基地等平面布置图459
 
附件详情
    项目概要:扩能工程设计为国家I 级双线铁路,线路长92.009km。本标段设计范围: DK707+035.85~DK724+854.65,共计17.819公里。主要构造物:隧道2座/17.171km,桥梁2座/299.64m,涵洞2座/111.56横延米,车站1座。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双线、区间线间距:4.2m、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限制坡度:6‰,加力坡13‰、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度:850 米,双机880 米。
    
    ......
    
    内容节选:路基与桥台过渡段施工:基坑清理:对基坑进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无先期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施工测量:首先对其路基中线进行定位,对其标高进行精确测量并计算出过渡段所要填筑的实际高度,以此为依据并同时参照设计图上的相关数据,对其同一水平填筑层的不同填料所填筑范围进行详细计算,并进行实际测量放样。分层填筑:填料运到现场后,由桥台向路基方向、由中心线向路基两侧按顺序依次进行填料的填筑工作。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以预先试验所得数据为准。平整碾压:对摊铺的填料遵循“先两侧后中央,先静压后振压”的原则进行全断面碾压,人工处理坑洼。填筑的填料在碾压作业时,如填料干燥,必须在静压后适量洒水湿润表面,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量,再振动碾压。采用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为“静压2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2遍以上。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1/3,并保证边缘及加宽部分压实到位,压路机不易到达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局部处理。
    
    ......
    
    共计481页,。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图
台阶法施工横断面示意图
台阶法纵断面示意图
超前锚杆施工示意图
长管棚纵向布置图
钢模液压衬砌台车示意图
项目经理部网络系统示意图
- 发布时间:2023-10-04
 - 评论次数:0
 
- 浏览次数:0
 - 文件大小:1.82 MB
 
- 收藏次数:0
 - 
								文件名称:
 附件-96967807975007598.doc
							 
-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一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说明.doc
 - 铁路扩能改造CRTSI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案.docx
 - 新建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
 - 铁路隧道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铁,2011).doc,平面布置图
 - [无砟轨道施工]高速铁路工程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工艺
 - 中国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铁).doc
 - 双块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47页).doc
 - 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方案(Word,53页).doc,平面布置图
 - 铁路客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标准轨道板设计CAD图纸
 -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9页.pdf
 - 双块式无砟轨道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平面图
 - 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简介PPT
 - 铁路CRTS-I型双块式隧道无砟轨道技术交底.doc
 - 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doc
 - 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方案Word+52p.doc
 - 高速铁路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要点.doc
 - 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专项施工方案.doc
 -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精调技术分析.doc
 - 铁路工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技术总结(中铁).doc
 
- 下载排行
 
-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道岔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中铁).doc
 -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doc
 - 浅谈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成本控制.doc
 - 板式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方案.doc
 -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铁路新奥法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11页.doc,平面布置图
 -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价承包施工组织设计493页(路桥隧无砟轨道).doc,平面布置图
 - 铁路客运专线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90页(路桥隧无砟轨道).pdf,布置图
 - 时速350km无砟轨道19km新建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96页(路桥隧轨道)
 - 铁路桥工程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方案(2012)
 -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夏季雨季施工方案(混凝土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