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砂砾层及下穿湖水盾构区间及2层岛式车站地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29页.doc,平面图,剖面图

附件详情

  •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方案及部署1
  • 1.1项目概要1
  • 1.1.1编制说明1
  • 1.1.1.1编制依据1
  • 1.1.1.2编制原则1
  • 1.1.2工程招标范围1
  • 1.1.3工程设计概况2
  • 1.1.4施工条件2
  • 1.1.4.1周边环境3
  • 1.1.4.3工程地质3
  • 1.1.4.4水文条件4
  • 1.1.5主要工程数量4
  • 1.2施工总体目标5
  • 1.2.1质量目标5
  • 1.2.2工期目标5
  • 1.2.3安全目标5
  • 1.2.4文明施工目标6
  • 1.3总体施工部署6
  • 1.3.1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6
  • 1.3.2临时设施安排6
  • 1.3.2.1施工场地围挡及临时道路6
  • 1.3.2.2供水、排水7
  • 1.3.2.3通讯8
  • 1.3.2.4施工用电8
  • 1.3.2.5驻地建设8
  • 1.4总体施工组织方案9
  • 1.4.1制定总体 施工组织设计 的思路9
  • 1.4.2车站总体施工方案10
  • 1.4.3区间总体施工方案12
  • 第二章 工程进度计划及措施13
  • 2.1施工工期安排13
  • 2.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13
  • 2.3关键线路13
  • 2.4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3
  • 2.4.1工期保证的组织措施13
  • 2.4.2进度保证的管理措施16
  • 2.4.3工期保证的施工技术措施16
  • 2.4.4盾构法施工工期保证措施17
  • 2.4.4.1补充地质勘探和管线调查的准备工作17
  • 2.4.4.2盾构机的工期保证措施17
  • 2.4.4.3管片生产的工期保证措施17
  • 2.4.5保证工期的资源配备措施18
  • 2.4.5.1选调优秀管理和施工人员18
  • 2.4.5.2配备精良施工机械18
  • 2.4.5.3采购合格材料18
  • 2.4.5.4保证资金使用18
  • 2.4.5.5搞好后勤保障18
  • 第三章 重难点对策及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方案及措施19
  • 3.1工程特点19
  • 3.2工程重点及难点20
  • 3.3针对该项目重点及难点采取的相应对策21
  • 3.4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方案27
  • 3.4.1车站建筑物保护方案27
  • 3.4.1.1车站临近建构筑物调查27
  • 3.4.1.2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28
  • 3.4.2区间保护方案29
  • 3.4.2.1区间穿越的主要构建筑物29
  • 3.4.2.2区间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措施30
  • 3.4.3地面建构筑沉降监测32
  • 第四章 车站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35
  • 4.1主要施工项目施工方案35
  • 4.2交通疏解39
  • 4.3施工降水39
  • 4.3.1降水井结构与施工39
  • 4.3.2降水运行管理与管井拆除41
  • 4.3.3基坑残存积水的排除43
  • 4.4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43
  • 4.4.1主体围护结构概况43
  • 4.4.2地下连续墙施工43
  • 4.4.2.1施工准备43
  • 4.4.2.2施工机具和人员配备44
  • 4.4.2.3施工工艺45
  • 4.4.3旋喷桩止水施工61
  • 4.4.4冠梁施工64
  • 4.4.5军用便梁施工66
  • 4.4.5.1设计概况66
  • 4.4.5.2军便梁施工工艺66
  • 4.4.5.3军便梁施工方法66
  • 4.5基坑开挖与支撑68
  • 4.5.1基坑开挖68
  • 4.5.1.1“时空效应”理论68
  • 4.5.1.2施工准备68
  • 4.5.1.3基坑开挖方案69
  • 4.5.2基坑支撑架设与拆除73
  • 4.5.2.1钢筋砼支撑的施工73
  • 4.5.2.2 钢支撑施工74
  • 4.5.2.3支撑拆除技术措施77
  • 4.5.3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78
  • 4.5.3.1基坑开挖前的施工准备78
  • 4.5.3.2开挖施工的程序及要求79
  • 4.5.3.3设置坑内外排水系统81
  • 4.6主体结构工程施工83
  • 4.6.1主体结构施工工序83
  • 4.6.2主体结构的区段划分83
  • 4.6.3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84
  • 4.6.3.1车站接地网施工84
  • 4.6.3.2车站垫层施工84
  • 4.6.3.3车站底板施工85
  • 4.6.3.4车站侧墙及立柱施工85
  • 4.6.3.5车站中(顶)板施工87
  • 4.6.3.6车站覆土回填87
  • 4.6.4车站主体施工技术措施88
  • 4.6.4.1车站主体支架工程88
  • 4.6.4.2车站主体模板工程89
  • 4.6.4.3车站主体钢筋工程90
  • 4.6.4.4 混凝土工程 90
  • 4.6.5防水砼施工技术92
  • 4.6.6保证砼防腐蚀性、抗渗性技术措施93
  • 4.6.7大体积砼防裂施工技术措施93
  • 4.6.8保证预埋件及孔洞位置正确的技术措施94
  • 4.7出入口通道、风道工程95
  • 4.7.1设计概况95
  • 4.7.2钻孔桩施工95
  • 4.7.3旋喷桩施工98
  • 4.7.4出入口明挖段施工98
  • 4.7.5过街通道暗挖施工99
  • 4.7.5.1暗挖通道的开挖与支护99
  • 4.7.5.2暗挖通道二次衬砌施工106
  • 4.8防水施工工艺106
  • 4.8.1车站防水设计原则及防水等级标准106
  • 4.8.1.1设计原则107
  • 4.8.1.2防水等级标准107
  • 4.8.2结构防水体系107
  • 4.8.3结构自防水施工109
  • 4.8.3.1防水砼生产109
  • 4.8.3.2防水混凝土浇筑109
  • 4.8.3.3砼养护110
  • 4.8.4附加防水层施工110
  • 4.8.4.1施工方法110
  • 4.8.4.2双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110
  • 4.8.4.3 PVC防水板112
  • 4.8.5 节点防水施工112
  • 4.8.5.1 变形缝防水施工113
  • 4.8.5.2施工缝防水施工113
  • 4.8.5.3穿墙管、预埋件防水113
  • 4.8.6暗挖隧道防水施工114
  • 4.8.6.1防水原则115
  • 4.8.6.2防水施工组织115
  • 4.8.6.3暗挖隧道结构防水体系115
  • 4.8.6.4暗挖隧道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15
  • 4.8.7其它防水措施118
  • 4.9基坑及沉降监测方案119
  • 4.9.1监测的原则120
  • 4.9.2测点布置121
  • 4.9.3监控量测的组织管理121
  • 4.9.4监测信息的反馈和资料的提交122
  • 4.9.4.1监测信息反馈122
  • 4.9.4.2监测资料的提交123
  • 4.9.5监测保证措施123
  • 4.10管线改移124
  • 4.11防迷流腐蚀施工措施124
  • 第五章 区间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126
  • 5.1盾构区间总体施工方案126
  • 5.1.1盾构区间的施工方案126
  • 5.1.2联络通道及泵站施工方案126
  • 5.2管片需求计划及进场验收126
  • 5.2.1管片需求计划127
  • 5.2.2管片进场及验收127
  • 5.2.2.1管片进场127
  • 5.2.2.2管片验收127
  • 5.3盾构区间隧道施工130
  • 5.3.1施工准备130
  • 5.3.1.1盾构始发施工 场地布置 130
  • 5.3.1.3主要配套设备安装132
  • 5.3.1.4技术准备132
  • 5.3.1.5施工物资及设备准备133
  • 5.3.1.6沿线建筑物调查核实133
  • 5.3.2掘进前的准备134
  • 5.3.2.1一般事项134
  • 5.3.2.2洞口防水环圈134
  • 5.3.2.3发射架134
  • 5.3.2.4反力架134
  • 5.3.3掘进循环时间安排135
  • 5.3.4盾构施工工艺流程136
  • 5.3.5端头井加固136
  • 5.3.5.1三轴搅拌桩施工137
  • 5.3.5.2三管旋喷桩施工139
  • 5.3.5.3袖阀管注浆施工143
  • 5.3.6盾构始发145
  • 5.3.6.1始发流程145
  • 5.3.6.2始发设施的安装145
  • 5.3.6.3盾构机组装与调试146
  • 5.3.6.4洞门混凝土凿除149
  • 5.3.6.5盾构始发安全技术措施149
  • 5.3.7盾构机初期试验段掘进150
  • 5.3.8盾构机的正常掘进152
  • 5.3.9掘进方向的控制和调整153
  • 5.3.9.1盾构掘进方向控制153
  • 5.3.9.2盾构掘进姿态调整与纠偏154
  • 5.3.9.3方向控制及纠偏注意事项154
  • 5.3.10掘进中的碴土改良155
  • 5.3.10.1碴土改良的方法与添加剂155
  • 5.3.10.2碴土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155
  • 5.3.11同步注浆155
  • 5.3.11.1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155
  • 5.3.11.2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156
  • 5.3.11.3同步注浆方法、工艺与设备156
  • 5.3.11.4注浆效果检查158
  • 5.3.11.5同步注浆质量保证措施158
  • 5.3.12管片安装、连接与防迷流检测158
  • 5.3.12.1管片安装流程158
  • 5.3.12.2管片安装方法158
  • 5.3.12.3安装管片质量保证措施159
  • 5.3.13施工测量与监测160
  • 5.3.13.1施工测量160
  • 5.3.13.2施工监测164
  • 5.3.14工程试验173
  • 5.3.15盾构的到达施工173
  • 5.3.16盾构机过站179
  • 5.3.17盾构机拆卸181
  • 5.3.18联络通道施工182
  • 5.3.18.1施工方案182
  • 5.3.18.2施工方法182
  • 5.3.19盾构隧道的防水施工187
  • 5.3.19.1防水原则187
  • 5.3.19.2防水标准187
  • 5.3.19.3防水体系187
  • 5.3.19.4盾构结构防水施工188
  • 5.3.20施工运输193
  • 5.3.20.1洞内水平运输193
  • 5.3.20.2垂直运输193
  • 5.3.20.3碴土外运193
  • 5.3.21施工通风与洞内管线布置193
  • 5.3.21.1洞内施工通风193
  • 5.3.21.2洞内管线布置193
  • 5.3.22隧道修补及洞内清理194
  • 5.3.22.1洞内清理194
  • 5.3.22.2隧道修补194
  • 5.3.23地表变形预测、控制及监测反馈196
  • 5.3.23.1变形预测196
  • 5.3.23.2掘进过程中的变形控制196
  • 5.3.23.3施工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196
  • 5.3.24特殊地段的盾构施工技术措施197
  • 5.3.24.1不良地层中掘进197
  • 5.3.24.2泥饼问题处理197
  • 5.3.24.3盾构通过上软下硬地层处理198
  • 5.3.25开仓施工方案199
  • 第六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202
  • 6.1质量管理体系202
  • 6.2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202
  • 6.2.1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202
  • 6.2.2严格按规范施工的措施202
  • 6.2.3保证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的措施202
  • 6.2.4保证物资、设备管理的措施204
  • 6.3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204
  • 6.3.1总则204
  • 6.3.2地下连续墙质量保证措施205
  • 6.3.3钻孔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206
  • 6.3.4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质量保证措施206
  • 6.3.5砼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7
  • 6.3.6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8
  • 6.3.7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9
  • 6.3.8结构防裂纹措施209
  • 6.3.9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9
  • 6.3.10防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0
  • 6.3.11施工缝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211
  • 6.3.12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211
  • 6.3.13保证竣工阶段质量的保证措施211
  • 6.3.14成品保护保证措施212
  • 6.3.15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212
  • 6.3.15.1总体措施212
  • 6.3.15.2具体措施212
  • 6.4区间隧道施工专项质量保证措施213
  • 6.4.1盾构的掘进控制质量保证措施213
  • 6.4.2施工缝施作的质量保证措施214
  • 6.4.3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4
  • 6.4.4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5
  • 6.4.5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5
  • 6.4.6防渗漏保证措施216
  • 6.4.6.1防渗漏原则216
  • 6.4.6.2防渗漏的主要措施216
  • 6.4.7成品保护保证措施217
  • 6.4.8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217
  • 6.4.8.1总体措施217
  • 6.4.8.2具体措施217
  • 第七章 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219
  • 7.1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219
  • 7.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219
  • 7.2.1 安全生产管理小组219
  • 7.2.2 安全职责219
  • 7.2.3 安全教育制度222
  • 7.2.4 安全检查制度222
  • 7.2.5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24
  • 7.2.5.1高空、负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24
  • 7.2.5.2钢支撑拼接及围檩安装224
  • 7.2.5.3防止基坑支撑体系失稳224
  • 7.2.5.4防止基坑内纵坡坍方225
  • 7.2.6区间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技术保证措施225
  • 7.2.6.1临时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25
  • 7.2.6.2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26
  • 7.3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229
  • 7.3.1 现场安全用电责任制229
  • 7.3.2 安全用电管理体系230
  • 7.3.3 安全用电防护措施230
  • 7.3.3.1 外电线路的安全防护230
  • 7.3.3.2 现场电箱(配电箱、开关箱)的安全防护230
  • 7.3.3.3 接地零线的防护231
  • 7.3.3.4 现场照明的防护231
  • 7.3.3.5 架空线路(低压干线架设)的安全防护232
  • 7.3.3.6 支线敷设的安全防护232
  • 7.3.3.7 室内敷设的安全防护232
  • 7.3.3.8 室外敷设的安全防护232
  • 7.4 现场机械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33
  • 7.5 施工行车安全保证措施233
  • 7.6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233
  • 7.7 施工现场安全保卫措施234
  • 7.8 基坑开挖安全施工措施234
  • 7.9 地下管线安全保护措施235
  • 7.10 防洪、防雷安全措施235
  • 第八章 雨季施工安排237
  • 第九章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238
  • 9.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措施238
  • 9.1.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38
  • 9.1.2文明施工“净、畅、宁”保证措施238
  • 9.1.2.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238
  • 9.1.2.2现场卫生管理240
  • 9.1.2.3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240
  • 9.1.2.4弃土外运241
  • 9.1.2.5噪音及其他241
  • 9.1.2.6 对外宣传241
  • 9.2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242
  • 9.2.1环境管理体系242
  • 9.2.2减少扰民噪音、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技术组织措施243
  • 9.2.3生活卫生保证措施245
  • 9.2.4农民工权益和农民工生活环境保护245
  • 9.3健康管理体系及措施246
  • 第十章 盾构机选型及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及保障250
  • 10.1盾构机选型250
  • 10.1.1选型依据250
  • 10.1.2所选型盾构机的设计特点251
  • 10.1.2.1先行撕裂刀能够与滚刀互换增强了盾构对地层的适用性251
  • 10.1.2.2承受高水压251
  • 10.1.2.3紧急安全门的设计252
  • 10.1.2.4能顺利通过长距离砂卵石地层252
  • 10.1.2.5完备的土仓压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层坍塌、地表的沉降252
  • 10.1.2.6完备、独立的渣土改良系统使得盾构机能顺利通过粘土、砂卵石复杂地段252
  • 10.1.2.7人员仓的设计符合在带压情况下能够快速的进行换刀作业252
  • 10.1.2.8满足工期要求252
  • 10.1.3所选盾构及在地层中的适应性253
  • 10.1.3.1岩层中掘进的适应性253
  • 10.1.3.2软土层的适应性253
  • 10.1.3.3砂层中掘进的适应性254
  • 10.1.3.4盾构防涌水风险的功能254
  • 10.1.3.5盾构在困难地段换刀的适应性254
  • 10.1.3.6盾构对沉降控制的适应性254
  • 10.1.3.7盾构通过特殊地段的盾构设施及措施255
  • 10.1.4保持开挖面稳定、减少周边土体扰动,保护环境的性能256
  • 10.1.5施工操作性能256
  • 10.1.6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工作原理256
  • 10.1.6.1盾构机的推进系统257
  • 10.1.6.2拼装系统257
  • 10.1.6.3刀盘系统258
  • 10.1.6.4密封系统258
  • 10.1.6.5出土系统259
  • 10.1.6.6注浆系统259
  • 10.1.6.7碴土改良系统260
  • 10.1.6.8压气进仓作业设施260
  • 10.1.6.9管片运输系统261
  • 10.1.7盾构维护及保养262
  • 10.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原则262
  • 10.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情况262
  • 10.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262
  • 10.5机械设备保障措施263
  • 10.5.1 保证机械设备供应措施263
  • 10.5.2 保证现场机械设备顺利、安全运行的具体措施263
  • 第十一章 劳动力、材料配置计划及保障264
  • 11.1劳动力安排计划264
  • 11.1.1配置原则264
  • 11.1.2劳动力安排计划表264
  • 11.1.3劳动力保证措施265
  • 11.2主要材料使用计划266
  • 11.2.1主要材料使用计划表266
  • 11.2.2主要材料供应保证措施266
  • 第十二章 用款计划267
  • 12.1安排用款计划的原则267
  • 12.2合同用款估算表267
  • 第十三章 风险源分析及对策268
  • 13.1风险源识别与评估268
  • 13.2风险源动态管理269
  • 13.3针对风险源的对策269
  • 13.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275
  • 13.4.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275
  • 13.4.2突发事件处理措施275
  • 13.4.2.1应急抢险275
  • 13.4.2.2秩序维护276
  • 13.4.2.3交通保障276
  • 13.4.2.4突发事件调查276
  • 13.4.2.5事故调查报告276
  • 13.4.2.6善后处理276
  • 13.4.3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对策277
  • 13.4.4应急保障278
  • 13.4.5培训和演习279
  • 13.4.5.1培训279
  • 13.4.5.2演练279
  • 第十四章 协调配合措施280
  • 14.1与业主的协调配合管理280
  • 14.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管理280
  • 14.3与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管理280
  • 14.4与市政管线、园林单位的协调281
  • 14.4.1与市政管线部门之间的协调281
  • 14.4.2与园林部门之间的协调281
  • 14.5与当地政府、单位及居民的协调282
  • 14.6与相关承包商的配合协调282
  • 14.6.1与相关承包商接口管理遵守的原则282
  • 14.6.2与相邻标段承包商的接口协调282
  • 14.6.3与同一标段范围内其他承包商的协调配合282
  • 14.6.4本标段内部各承包商的协调配合282
  • 14.7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措施283
  • 第十五章 其它应说明的事项284
  • 15.1降低工程造价措施284
  • 15.1.1严格实施成本控制284
  • 15.1.2加强物资管理284
  • 15.1.3施工管理285
  • 15.2廉政建设保证措施285
  • 15.2.1总原则285
  • 15.2.2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286
  • 15.2.3工程管理中的廉政建设保证措施286
  • 15.2.4职工队伍廉政建设保证措施287
  • 15.2.5建立监督举报制度287
  • 15.2.6惩处规定287
  • 15.3有关农民工工资、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288
  • 15.3.1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288
  • 15.3.2材料采购、机械租赁款支付保证措施288
  • 15.3.3督察监管措施288
  • 15.4公共环境安全保证措施288
  • 15.4.1公共环境安全保护的内容及指标要求288
  • 15.4.1.1公共环境安全保护的内容288
  • 15.4.1.2环境保护工作指标要求289
  • 15.4.2建立环境保护责任体系289
  • 15.4.3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289
  • 15.4.3.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289
  • 15.4.3.2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290
  • 15.4.3.3城市生态290
  • 15.5消防管理体系及措施290
  • 15.5.1消防保证体系290
  • 15.5.2消防组织措施290
  • 15.5.3保卫管理体系及措施291
  • 第十六章 附表292
  • 1)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盾构机主要情况表292
  • 2)拟投入本合同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93
  • 3)拟投入本合同工程主要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307
  • 4)拟投入该项目主要周转性材料一览表309
  • 5)临电需求表310
  • 6)施工现场总平面图311
  • 7)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职责312
  • 16.7.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312
  • 16.7.2 项目部门职责分工312
  • 16.6.3管理操作人员资质要求319

附件详情

地铁工程标段含地下两层两跨岛式车站。945.725m、1155.216m、1155.153m区间,设置一个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0m;线间距约为13.0m~13.5m;线路最大纵坡为24‰,最小纵坡为2‰;竖曲线左右线各6处;隧道轨面埋深约14.3m~23.3m。路面市政大道路宽40m、60m,双向主车道为6车道,车流量大,交通繁忙。车站主体范围内管线较多,其中包括电力管、电信管、给水管、军用通信、燃气管,雨污合流管等。区间左右线隧道穿越湖水段,最小覆土厚度约为4.2m。工程地质土层为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砂、卵石。 开工时间:7月1日 竣工时间:12月1日 …… 地下地铁车站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与盖挖法相结合。首先进行施工场地围挡,施工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拟投入2台槽壁机同时施工。基坑内降水采用管井降水,降水深度控制在基底1m 以下。基坑开挖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平面分块、对称均衡分步开挖,分别从两端头向车站中心同时施工。框架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配φ48钢管采碗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主体结构施作完成后,及时施工附属结构。两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工程涉及管线及建筑物保护、交通导改、地下连续墙、钻孔桩、旋喷桩、基坑加固、井点降水、基坑开挖支护与结构施工、防水施工等多道工序。车站基底位于圆砾层,容易出现涌水涌砂。盾构穿越砂砾层及下穿湖水,涌水风险大。区间盾构局部位于圆砾层、泥岩中,上软下硬,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专项工作范围广,协调配合多。车站周边建构筑物林立、地下管线众多、地面交通流量大,车站及盾构区间周边需保护的建筑物较多,施工控制要求高。 ……
共计329页,

管井井孔处理示意图

工字型钢接头构造示意图

侧模支撑方案

柱模支撑示意图

出入口通道施工步骤图

车站结构防水图

隧道标准断面防水示意图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监测剖面图

三轴水泥搅拌桩

洞门拉紧装置图

联络通道开挖顺序图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