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客运专线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010年实施).doc

附件详情

  • 一、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设计概况 7
  • (一) 编制依据 7
  • (二) 编制原则 7
  • (三) 编制范围 8
  • (四) 设计概况 8
  • 二、 项目概要 9
  • (一) 线路概况 9
  • (二) 主要技术标准 10
  • (三)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10
  • (四)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10
  • (五) 工程特点 10
  • (六)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11
  • (七) 重、难点工程对策 11
  • 1. 施工组织对策 11
  • 2. 施工技术对策 12
  • 三、 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3
  • (一) 自然特征 13
  • 1. 地形地貌 13
  • 2. 地层岩性 13
  • 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16
  • 4. 水文地质 17
  • (二) 交通运输情况 20
  • (三)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资源可利用的情况 20
  • 1. 水源 20
  • 2. 电源 20
  • 3. 燃料 20
  • (四) 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20
  • (五) 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 21
  • 四、 施工组织安排 21
  • (一) 建设总体目标 21
  • 1. 质量目标 21
  • 2. 安全生产目标 22
  • 3. 工期目标 22
  • 4. 环境保护目标 22
  • (二) 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22
  • 1. 组织机构 22
  • 2. 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23
  • (三) 施工进度计划 25
  • 1. 总工期及计划开、竣工日期 25
  • 2. 分阶段工期计划 25
  • 3. 施工进度具体时间安排 26
  • 4. 主要进度指标及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6
  • 5. 开挖支护进度指标 26
  • 6. 隧道仰拱、二次衬砌进度指标 26
  • 7. 无碴道床进度指标 27
  • 8. 作业循环时间安排 27
  • (四) 施工准备、建设协调方案 29
  • 1. 现场准备 29
  • 2. 技术准备 31
  • 3. 试验室组建 31
  • (五) 工程接口及配合 32
  • 1. 专业间衔接与配合见表4-9专业衔接配合表 32
  • 2. 各专业之间工期安排应满足以下条件 32
  • 3.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 33
  • (六)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3
  • 五、 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33
  • (一) 钢构场和混凝土拌和站 34
  • 1. 钢构场规划及布置 35
  • 2. 拌和站规划及布置 35
  • (二) 其他临时设施 36
  • 1. 生产、生活及办公房屋 36
  • 2. 火工品仓库 37
  • 3. 弃碴场 37
  • 4. 场地布置 38
  • 六、 施工方案 38
  • (一) 项目概要 38
  • (二) 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39
  • 1. 围岩失稳 39
  • 2. 突、涌水 39
  • 3. 岩溶 39
  • 4. 瓦斯 39
  • (三) 施工准备 40
  • 1. 征地拆迁 40
  • 2. 线路交桩复测。 41
  • 3. 技术交底 41
  • 4. 开工报告 41
  • (四) 尖山隧道施工方案 42
  • 1. 基本原则 42
  • 2. 总体施工方案 42
  • 3. 开挖施工方案 42
  • 4. 出碴运输方案 43
  • 5. 初期支护方案 43
  • 6. 仰拱、仰拱填充与衬砌施工方案 43
  • 7. 施工排水方案 44
  • 8. 机械化配套方案 44
  • (五) 施工技术措施 44
  • 1. 控制超欠挖的技术措施 44
  • 2. 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 45
  • 3. 控制变形及防坍塌的技术措施 45
  • 4. 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措施 46
  • 5. 保证隧道防水标准的技术措施 48
  • 6. 保证隧道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 49
  • 7. 防止隧道衬砌开裂的技术措施 49
  • (六) 施工工艺及方法 50
  • 1. 施工测量 50
  • 2. 洞口段施工 52
  • 3. 隧道开挖 54
  • 4. 出碴及运输 65
  • 5. 超前支护 66
  • 6. 初期支护 72
  • 7. 防排水工程 80
  • 8. 拱墙二次衬砌 87
  • 9. 仰拱及填充 95
  • 10. 拱顶注浆 97
  • 11. 电缆槽及附属洞室 97
  • 12. 弃碴场 97
  • 13. 施工辅助措施 97
  • 14. 地质超前预报 105
  • 15. 涌水预报 106
  • 16. 监控量测及措施 107
  • 17. 应急救援通道布设 116
  • (七)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案及措施 116
  • 1. 不良地质 116
  • 2. 施工方案 116
  • (八) 混凝土工程 施工 121
  • 1. 施工方案 121
  • 2. 保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及工艺要点 121
  • 3. 结构混凝土抗侵蚀技术与工艺措施 128
  • 4.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要求 129
  • 七、 资源配备方案 131
  • (一)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1
  • 1. 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1
  • 2. 甲控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1
  • 3. 自购物资设备和地材的采购供应方案 132
  • 4. 主要工程材料的运输方案 132
  • (二) 分年度主要材料计划 132
  • (三) 主要施工设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133
  • (四) 劳动力计划 133
  • (五) 投资计划 133
  • (六) 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133
  • 八、 管理措施 133
  • (一) 标准化管理 133
  • 1. 管理制度标准化 133
  • 2. 人员配备标准化 134
  • 3. 现场管理标准化 134
  • 4. 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 134
  • (二) 质量管理措施 134
  • 1. 质量目标 134
  • 2. 创优规划 135
  • 3. 质量保证及管理体系 136
  • 4. 质量保证措施 138
  • 5. 对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148
  • 6. 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148
  •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49
  • 1. 安全目标 149
  • 2. 安全保证及管理体系 149
  • 3. 安全保证措施 150
  • 4.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63
  • 5. 安全管理奖惩制度 170
  • (四) 工期保证措施 171
  • 1. 工期管理组织机构 171
  • 2. 工期保证体系 171
  • 3. 工期保证措施 172
  • (五) 环境保护措施 181
  • (六) 水土保持措施 184
  • (七) 文物保护措施 185
  • 1. 文物保护目标 185
  • 2. 文物保护措施 185
  • (八) 文明施工措施 185
  • 1. 文明施工目标 185
  • 2. 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186
  • (九) 节约用地措施 188
  • 1. 正式工程 188
  • 2. 临时工程 189
  • (十) 夏季施工措施 189
  • 1. 夏季施工准备措施 189
  • 2. 隧道工程夏季施工措施 190
  • (十一) 冬季施工措施 190
  • 1. 冬季施工准备措施 190
  • 2. 隧道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191
  • 3. 混凝土及砌体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191
  • (十二) 雨季施工措施 192
  • 1. 雨季施工准备措施 192
  • 2. 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193
  • 3.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93
  • 4. 雨季防洪度汛措施 194
  • (十三) 信息化管理 195
  • 1. 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要求 195
  • 2. 信息管理系统方案及措施 196
  • 3. 信息管理的目标 196
  • 4. 信息管理硬件、软件 196
  • 5. 信息管理制度 197
  • 6. 信息管理措施 197
  • 九、 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198

附件详情

本施组的编制范围为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工程云南段XX隧道线路正线全长7388m。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速度目标值 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正线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最大坡度 20‰,特殊地段30‰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设计为双线铁路隧道,隧道经过地段地形、地质复杂,主要穿越灰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夹泥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页岩、砂岩、泥页岩夹煤层、玄武岩、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隧道于DK1025+050、DK1027+050、DK1028+100 附近穿过含煤地层。不良地质主要有可溶岩、断层、煤系地层等,存在塌方、突水、突泥和有害气体等风险。隧道工程的进度直接控制着后续工序铺架工程。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该隧道经过地地形、地质复杂,根据地质资料,隧道所经地层穿越大龙潭断层、尖山逆断层、尖山逆断层F1、尖山断层F2、老姆格断层多个断层,节理、裂隙发育,施工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尤为重要,按工期要求配备生产要素,使专业队伍、机械设备、资金投入既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又能做到队伍不窝工、设备不闲置、资金不浪费,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组织和管理,围绕总体工期要求,保证各阶段各工序不出现安全质量问题,是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施工技术对策
(1)实施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的地质超前预报,以TSP203地质预报系统为主,地质雷达及多功能地质钻超前探测等进行补充。
(2)隧道通过含水地层时,在开挖前通过红外线探水仪查明水源大小、方向和补给情况,制定施工防排水措施。
(3)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分析整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支护及围岩状态信息,以指导现场施工,并优化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4)为确保施工安全,正洞内均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报警设备及通讯设备。
(5)浅埋段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超前支护施工,采用环状分部开挖方法,“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早成环”;必要时,采取井点降水手段来保证施工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隧道的快速施工。
......
20,203页10万余字。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