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264页(知名企业).doc,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第一章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1
  • 1.1编制依据1
  • 1.1.1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1
  • 1.1.2对该项目的认识1
  • 1.2编制范围3
  • 1.2.1招标文件规定范围3
  • 1.2.2包含主要单位工程4
  • 第二章 项目概要4
  • 2.1线路概况4
  • 2.2主要技术标准5
  • 2.3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6
  • 2.3.1工程范围及内容6
  • 2.3.2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6
  • 2.4工程特点8
  • 2.4.1工程特点8
  • 2.4.2辅助坑道设置9
  • 2.4.3周边环境特点9
  • 2.5控制和重难点工程的分析和对策9
  • 2.5.1合理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期目标至关重要9
  • 2.5.2长大隧道施工组织管理彰显建设管理水平9
  • 2.5.3长大隧道施工安全关乎项目成败10
  • 2.5.4富水地层隧道反坡施工探水、止水、排水是重点10
  • 2.5.5攻克隧道不良地质段技术难题体现技术含量11
  • 2.5.6深水桩墩基础施工12
  • 2.5.7大跨悬臂现浇梁施工12
  • 2.5.8 道岔连续箱梁施工12
  • 2.5.9 1-56m简支拱施工13
  • 2.6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3
  • 2.6.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13
  • 2.6.2地震动参数15
  • 2.6.3水文地质15
  • 2.6.4不良地质15
  • 第三章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16
  • 3.1自然特征16
  • 3.2交通运输情况16
  •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情况16
  •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17
  • 第四章 工期目标分析17
  • 4.1总工期分析17
  • 4.2控制工程工期目标分析17
  • 4.2.12号隧道工期目标分析17
  • 4.2.23号隧道工期目标分析18
  • 4.2.3XX坪隧道工期目标分析19
  • 4.3一般工期敏感点工期目标分析20
  • 4.4架梁能力工期目标分析20
  • 4.5主要工效指标和技术要素分析20
  • 4.5.1隧道主要工效指标和技术要素分析20
  • 4.5.2桥梁主要工效指标和技术要素分析23
  • 4.5.3无砟道床主要工效指标和技术要素分析26
  • 4.5.4架梁主要工效指标和技术要素分析26
  • 4.6总工期目标分析与确定27
  • 第五章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27
  • 5.1施工总体目标27
  • 5.1.1安全总体目标27
  • 5.1.2质量总体目标27
  • 5.1.3工期总体目标27
  • 5.1.4环保总体目标28
  • 5.1.5职业健康目标28
  • 5.2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28
  • 5.2.1施工组织机构28
  • 5.2.2项目主要人员及部门的主要职责30
  • 5.2.3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32
  • 5.3总体施工原则、施工顺序及方案35
  • 5.3.1总体施工原则35
  • 5.3.2总体施工顺序35
  • 5.3.3总体施工方案37
  • 5.4工程进度计划38
  • 5.4.1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38
  • 5.4.2年度计划安排39
  • 5.4.3专业工程阶段工期39
  • 5.4.4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安排40
  • 5.4.5主要进度指标40
  • 5.4.6总体施工形象进度图40
  • 5.4.7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40
  • 5.4.8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0
  • 5.5施工准备、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方案40
  • 5.5.1施工准备40
  • 5.5.2征地拆迁41
  • 5.5.3建设协调方案41
  • 5.6工程的接口与配合43
  • 第六章 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43
  • 6.1梁场设置43
  • 6.2改良土(级配碎石)拌合站设置43
  • 6.3砼拌合站设置43
  • 6.3.1砼拌合站的设置原则及分布情况43
  • 6.3.2拌合站设置标准44
  • 6.4施工便道、便桥46
  • 6.4.1施工便道、便桥布置方案46
  • 6.4.2施工便道、便桥设置标准49
  • 6.5临时通讯、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50
  • 6.5.1临时通讯50
  • 6.5.2 施工用水、供电50
  • 6.5.3构件加工厂51
  • 6.5.4施工驻地、营地52
  • 6.5.5中心试验室56
  • 6.5.6垃圾及污水处理57
  • 6.5.7炸药库57
  • 6.5.8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规划58
  • 6.6弃碴(土)场62
  • 6.6.1弃碴(土)场的布置方案62
  • 6.6.2弃碴(土)场设置标准63
  • 6.7施工总 平面布置图 64
  • 6.8大临工程平面布置图64
  • 第七章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64
  • 7.1雪峰山2号隧道64
  • 7.1.1项目概要64
  • 7.1.2超前地质预报65
  • 7.1.3施工方法67
  • 7.1.4施工装备68
  • 7.1.5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69
  • 7.1.6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70
  • 7.1.7工期安排70
  • 7.1.8 C30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70
  • 7.1.9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72
  • 7.1.10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83
  • 7.2 3号隧道83
  • 7.2.1项目概要83
  • 7.2.2超前地质预报85
  • 7.2.3施工方法85
  • 7.2.4施工装备86
  • 7.2.5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87
  • 7.2.6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88
  • 7.2.7工期安排88
  • 7.2.8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89
  • 7.2.9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89
  • 7.3XX坪隧道89
  • 7.3.1项目概要89
  • 7.3.2超前地质预报89
  • 7.3.3施工方法90
  • 7.3.4施工装备91
  • 7.3.5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92
  • 7.3.6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93
  • 7.3.7工期安排93
  • 7.3.8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94
  • 7.3.9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94
  • 7.4XX岭隧道94
  • 7.4.1项目概要94
  • 7.4.2超前地质预报95
  • 7.4.3施工方法95
  • 7.4.4施工装备96
  • 7.4.5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97
  • 7.4.6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98
  • 7.4.7工期安排98
  • 7.4.8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99
  • 7.4.9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99
  • 7.5XX河特大桥99
  • 7.5.1项目概要99
  • 7.5.2施工方法99
  • 7.5.3施工设备100
  • 7.5.4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100
  • 7.5.5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101
  • 7.5.6工期安排101
  • 7.5.7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02
  • 7.5.8 施工难点及注意的事项105
  • 7.6 1-56M简支拱施工111
  • 7.6.1项目概要111
  • 7.6.2施工方法111
  • 7.6.3施工设备111
  • 7.6.4施工顺序和作业空间规划111
  • 7.6.5劳动及作业组织方式112
  • 7.6.6工期安排112
  • 7.6.7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12
  • 7.6.8施工难点及注意事项116
  • 第八章 一般工程施工方案116
  • 8.1一般路基站场施工方案116
  • 8.1.1施工方案116
  • 8.1.2施工装备117
  • 8.1.3施工顺序和作业组织方式117
  • 8.1.4施工方法118
  • 8.1.5路基施工技术措施129
  • 8.1.6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手段131
  • 8.1.7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估133
  • 8.2一般桥涵施工方案134
  • 8.2.1施工方案134
  • 8.2.2施工装备134
  • 8.2.3施工顺序和作业组织方式134
  • 8.2.4施工方法135
  • 8.2.5施工技术措施156
  • 8.2.6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手段159
  • 8.2.7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估166
  • 8.3一般隧道施工方案166
  • 8.3.1施工方案166
  • 8.3.2施工装备167
  • 8.3.3施工方法167
  • 8.3.4施工顺序和作业组织方式167
  • 8.3.5施工技术措施167
  • 8.3.6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手段168
  • 8.3.7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估169
  • 8.4无砟道床施工方案169
  • 8.4.1施工方案169
  • 8.4.2施工装备169
  • 8.4.3施工顺序和作业组织方式170
  • 8.4.5技术措施175
  • 8.4.6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和手段176
  • 8.4.7沉降变形的观测与评估176
  • 第九章 资源配置176
  • 9.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176
  • 9.1.1主要工程材料供应、运输及保障措施176
  • 9.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177
  • 9.1.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试验检验设备调配计划178
  • 9.2主要材料设备计划178
  • 9.2.1分年度主要材料计划178
  • 9.2.2主要设备计划178
  • 9.3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179
  • 9.4劳动力组织计划179
  • 9.4.1劳动组织原则及劳动力配置计划179
  • 9.4.2劳动组织179
  • 9.4.3劳动力管理和培训179
  • 9.4.4劳动力设备组织计划180
  • 9.5资金使用计划181
  • 9.5.1资金管理181
  • 9.5.2合同用款估算181
  • 第十章 四化支撑手段181
  • 10.1工厂化181
  • 10.1.1工厂化生产原则181
  • 10.1.2工厂化生产的组织方案182
  • 10.1.3工厂化生产措施182
  • 10.2机械化183
  • 10.2.1机械化生产原则183
  • 10.2.2机械化生产的组织方案183
  • 10.3专业化184
  • 10.4信息化184
  • 10.4.1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意义184
  • 10.4.2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机构184
  • 10.4.3信息化建设要求及主要内容184
  • 第十一章 风险管理185
  • 11.1 风险管理原则185
  • 11.1.1加强关键控制点安全风险评估185
  • 11.1.2进行安全评估落实安全风险点185
  • 11.1.3落实安全管理措施186
  • 11.2工期风险管理186
  • 11.3质量风险管理187
  • 11.4环保风险管理187
  • 第十二章 各种保证措施187
  • 12.1标准化管理措施187
  • 12.1.1标准化管理目标187
  • 12.1.2标准化管理体系188
  • 12.1.3标准化管理措施189
  • 12.2质量管理措施189
  • 12.2.1质量管理目标189
  • 12.2.2质量管理体系189
  • 12.2.3质量管理措施190
  • 12.3安全管理措施194
  • 12.3.1安全管理目标194
  • 12.3.2安全管理体系194
  • 12.3.3安全管理措施194
  • 12.4工期控制措施197
  • 12.4.1工期控制目标197
  • 12.4.2工期控制管理体系197
  • 12.4.3工期控制措施197
  • 12.5接口管理措施200
  • 12.5.1施工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200
  • 12.5.2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措施201
  • 12.5.3与甲方的配合措施201
  • 12.5.4与监理的配合措施201
  • 12.5.5与设计的配合措施202
  • 12.5.6与相邻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202
  • 12.5.7后续工程配合措施202
  • 12.5.8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202
  • 12.5.9交通配合措施204
  • 12.5.10试验配合204
  • 12.6投资控制措施205
  • 12.6.1资金管理205
  • 12.6.2合同用款估算205
  • 12.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205
  • 12.7.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205
  • 12.7.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206
  • 12.7.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207
  • 12.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209
  • 12.8.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209
  • 12.8.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9
  • 12.8.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209
  • 12.9文物保护措施213
  • 12.9.1文物保护管理目标213
  • 12.9.2文物保护管理体系213
  • 12.9.3文物保护措施213
  • 12.10文明施工措施214
  • 12.10.1文明施工目标214
  • 12.10.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14
  • 12.10.3文明施工措施214
  • 12.11节约用地、土地复垦管理措施217
  • 12.11.1土地复垦目标217
  • 12.11.2土地复垦管理体系217
  • 12.11.3土地复垦措施217
  • 12.12冬、夏、雨季施工措施218
  • 12.12.1冬季施工措施218
  • 12.12.2夏、雨季施工措施218
  • 12.13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220
  • 12.13.1路基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220
  • 12.13.2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观测222
  • 12.14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管理措施222
  • 12.14.1灾情预警和报告223
  • 12.14.2应急反应机构223
  • 12.14.3抢险队伍223
  • 12.14.4灾害处置223
  • 12.14.5抢险步骤224
  • 12.14.6防灾设备224
  • 12.14.7灾情、事故搜集和报告224
  • 12.15架子队管理措施224
  • 12.15.1架子队管理目标224
  • 12.15.2架子队管理体系225
  • 12.15.3架子队管理措施225
  • 12.16信息化管理措施226
  • 12.16.1信息化管理目标226
  • 12.16.2信息化管理体系226
  • 12.16.3信息化管理措施226
  • 12.17完善排水设施的措施228
  • 第十三章 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228
  • 第十四章 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231
  • 表6-1 拟为承包该项目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232
  • 表6-2 拟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34
  • 表6-3 拟配备该项目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237
  • 表6-4 分年度主要材料计划表244
  • 表6-5 施工进度计划245
  • 表6-6 劳动力计划表253
  • 表6-7 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255
  • 表6-8 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257
  • 表6-9 合同用款估算表258
  • 表6-10 大临工程规模标准表259

附件详情

该项目为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资料为国内知名企业的投标施组。标段全长27.832km,4.5座隧道及5座桥梁、一座车站组成,其中4座隧道超过6km,隧道集中,桥隧相连。框架涵1座;站场1座。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最小曲线半径:4000m。最大坡度:20‰,特殊地段30‰。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施工范围含迁改、路基、隧道、轨道(不含正线铺轨)、房屋、大临设施和过渡工程等。 开竣工日期:9月1日~10月31日 【施工安排】关键线路为:施工准备→隧道斜井施工→隧道平导施工→隧道平导后往大里程隧道正洞施工→隧道辅助工程施工→隧道场地清理→隧道无砟道床工程施工→竣工交验……总工期=施工准备+线下工程(含沉降观测)+无砟道床+竣工交验=XX坪隧道工程工期+竣工交验工期=37.5+0.5=38(月)。桥梁施工作业顺序安排:孔桩→承台及基础→墩台→梁部→桥面系→无碴道床→清理完工。 【总体施工方案】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均采用无轨装碴、无轨运输方式。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二次衬砌采用仰拱先行,隧道洞身Ⅲ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段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Ⅴ级围岩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洞口围岩强风化段采用CRD法施工。辅助坑道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桥梁岸边水中墩及承台采用砂袋围堰筑岛施工,空心墩高度在40m以内,均采用翻模施工。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对称悬臂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现浇。合拢段采用吊架法施工。1-56m简支拱系杆拱桥,采用满堂支架法(公路上留门洞)先梁后拱法施工。
【施工组织】采用项目法施工,根据项目法要求,结合工程规模、工程项目的专业性质、地形特点、施工条件和本单位的组织管理经验,成立项目经理部,设 项目经理 1名、常务副经理1名、生产副经理4名、安全总监1名和总工程师1名,下设五部一室一队,即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财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精密测量队,下辖四个项目分部……附示意图、标准表、体系图、工艺流程图、布置图等……共计264页,

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布设图

标准化施工便道结构图

路基工程现场布设图

桥梁工程现场布设图

隧道工程现场布设图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工艺示意图

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及流程示意图

临时锚固布置图

支架示意图

隧道开挖支护作业循环时间表

桥梁主要工效指标

空心墩施工进度指标

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进度指标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