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详情
   
   
    - 
     1编制依据
    
 
    - 
     2编制范围
    
 
    - 
     3工程概述及主要工程量
    
 
    - 
     3.1隧道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 
     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 
     4施工总体方案
    
 
    -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布置
    
 
    - 
     4.2临时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 
     4.2.1综合加工场
    
 
    - 
     4.2.2施工机械修理及设备停放场
    
 
    - 
     4.2.3混凝土拌和系统
    
 
    - 
     4.2.4试验室
    
 
    - 
     4.2.5混凝土预制场
    
 
    - 
     4.2.6办公及生活区
    
 
    - 
     4.2.7炸药库
    
 
    - 
     4.2.8施工通讯
    
 
    - 
     4.2.9大临工程分布
    
 
    - 
     4.2.10临时工程数量
    
 
    - 
     4.3施工用水
    
 
    - 
     4.4施工用电
    
 
    - 
     4.5施工用风
    
 
    - 
     4.6施工通风
    
 
    - 
     4.7内业资料
    
 
    - 
     4.7.1内业资料的收集
    
 
    - 
     4.7.2内业资料的整理
    
 
    - 
     4.7.3内业资料的归档
    
 
    - 
     4.7.4内业资料的移交
    
 
    - 
     5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
    
 
    - 
     5.1控制测量
    
 
    - 
     5.1.1主要任务
    
 
    - 
     5.1.2主要技术指标
    
 
    - 
     5.1.3测量设计方案和加密控制点测量
    
 
    - 
     5.1.4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工作
    
 
    - 
     5.2施工方案
    
 
    - 
     5.2.2明洞段施工方案
    
 
    - 
     5.2.2暗挖段施工方案
    
 
    - 
     5.2.3浅埋段施工措施与方法
    
 
    - 
     5.2.4出口崩塌堆积岩体段施工措施与方法
    
 
    - 
     5.3施工方法
    
 
    - 
     5.3.1明洞段施工方法
    
 
    - 
     5.3.2暗挖段施工方法
    
 
    - 
     5.3.3洞门及洞口段二次衬砌方法
    
 
    - 
     5.2.3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 
     5.3.4特殊地段措施与方法
    
 
    - 
     5.3.5监控量测
    
 
    - 
     6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及资金使用计划
    
 
    - 
     7拟投入西渴马一号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
    
 
    - 
     8劳动力使用计划
    
 
    - 
     9主要材料使用计划
    
 
    - 
     10试验工程名称、范围、方法和分年、季度的形象进度
    
 
    - 
     10.1试验机构、试验手段、检测程序及试验工作的总体安排
    
 
    - 
     10.1.1试验机构
    
 
    - 
     10.1.2试验手段
    
 
    - 
     10.2试验工作的总体安排
    
 
    - 
     10.2.1试验室的组建
    
 
    - 
     10.2.2试验培训
    
 
    - 
     11各项措施
    
 
    - 
     11.1文明施工措施
    
 
    - 
     11.1.1文明施工目标
    
 
    - 
     11.1.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 
     11.2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 
     11.2.1质量目标
    
 
    - 
     11.2.2工程创优及质量保证体系
    
 
    - 
     11.2.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1.3安全保证措施
    
 
    - 
     11.3.1安全目标
    
 
    - 
     11.3.2安全保证体系
    
 
    - 
     11.3.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11.3.4安全保证措施
    
 
    - 
     11.4工期保证措施
    
 
    - 
     11.4.1确保工期的组织保证措施
    
 
    - 
     11.4.2确保工期的技术保证措施
    
 
    - 
     11.4.3确保工期的设备保证措施
    
 
    - 
     11.4.4确保工期的物资保证措施
    
 
    - 
     11.4.5确保工期的后勤保证措施
    
 
    - 
     11.5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11.5.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 
     11.5.2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11.5.3冬、雨季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 
     11.5.4冬季施工应急预案
    
 
    - 
     11.5.5雨季施工应急预案
    
 
    - 
     11.6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11.6.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 
     11.6.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 
     11.6.3施工环保措施
    
 
    - 
     11.6.5不良地质应急预案
    
 
   
   
  
   
    附件详情
   
   
    项目概要】
    
    隧道全长2812m,其中Ⅲ级围岩1775m、Ⅳ级围岩630m、Ⅴ级围岩407m,隧道内处于12‰、5.5‰的上坡,隧道位于R=7000的曲线上。出口位于
    
    低山斜坡上,地势起伏大,最大相对高度210m,隧道最大埋深201m,大部分基岩裸露,进口段及山凹处地表覆0.5~3m新黄土,进出口坡度15°,植被稀少,洞身DK421+375~DK421+600段为一山沟上游,隧道埋深相对较浅。
    
    【设计标准】
    
    本隧道按最高行车速度350km/h,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隧道内采用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
    
    【内容节选】
    
    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
    
    一号隧道进口57m、出口27m为明洞段,洞身及洞底为灰岩,节理裂隙发育,有溶洞发育,呈碎石状松散结构及土状松软构造,施工时采取明洞段顺做法施工。隧道剩余段2728m设计为暗洞,Ⅲ级、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其中埋深浅段,采取浅埋暗挖法施工;崩塌堆积体段,采取地表及洞内径向注浆加固围岩暗挖法施工。
    
    ……
    
    浅埋段施工措施与方法:严格遵循新奥法组织施工,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技术措施,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
    
    共计157页(20)
    
    
   
   
   
   
    
     洞口段长管棚正面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工序示意图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