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砾富水层地质φ6280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22页(.doc平面图

附件详情

  • 一、编制说明1
  • 1.1 编制依据1
  • 1.2 规范标准1
  • 1.3 编制原则2
  • 二、项目概要2
  • 2.1工程简介2
  • 2.2工程数量3
  • 2.3盾构机概况3
  • 2.4工程地质条件8
  • 2.5 水文地质条件10
  • 2.6 地形地貌11
  • 2.7 管线及交通情况11
  • 2.8 周边建筑物12
  • 三、工程重难点及措施13
  • 3.1 区间盾构下穿湖13
  • 3.2 区间盾构下穿、临近建筑物14
  • 3.3 盾构换刀15
  • 3.4 盾构进出洞16
  • 四、施工 进度计划 16
  • 五、施工工艺技术17
  • 5.1 施工准备17
  • 5.5.1组织结构17
  • 5.5.2技术准备18
  • 5.5.3现场准备18
  • 5.5.4盾构始发场地平面布置19
  • 5.2 工艺流程19
  • 5.3 盾构机始发及试掘进20
  • 5.3.1 端头井外土体加固20
  • 5.3.2 发射架安装24
  • 5.3.3盾构机组装26
  • 5.3.4 反力架、基准环安装26
  • 5.3.5 洞口密封装置28
  • 5.3.6洞口破除29
  • 5.3.7负环安装29
  • 5.3.8负环安装30
  • 5.3.9 盾构试掘进30
  • 5.4 盾构机正常掘进33
  • 5.4.1土压平衡模式的建立34
  • 5.4.2碴土改良和管理36
  • 5.4.3掘进过程中姿态控制37
  • 5.4.4管片拼装38
  • 5.4.5同步注浆41
  • 5.4.6二次注浆45
  • 5.4.7洞内出碴、运输及弃土外运45
  • 5.4.8隧道通风、循环水、照明46
  • 5.5盾构换刀48
  • 5.5.1开仓换刀流程50
  • 5.5.2开仓换刀作业51
  • 5.6 盾构过站53
  • 5.6.1 工期安排53
  • 5.6.2 人力资源配置53
  • 5.6.3 材料设备配置54
  • 5.6.4 施工方案及步骤55
  • 5.6.5 盾构过站技术措施58
  • 5.7.盾构机到达掘进59
  • 5.7.1盾构到达施工流程59
  • 5.7.2盾构到达的准备工作59
  • 5.7.3盾构到达施工61
  • 5.7.4盾构机到达前的预防措施62
  • 5.8 施工监测64
  • 5.8.1 监测项目控制值64
  • 5.8.2 监测预警65
  • 5.9、施工测量65
  • 5.9.1盾构机形态的控制测量66
  • 5.9.2管片安装测量67
  • 六、资源配置计划67
  • 6.1 劳动力组织67
  • 6.2 机械设备计划68
  • 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9
  • 7.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69
  • 7.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主要人员职责及制度70
  • 7.3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71
  • 7.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1
  • 7.4.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71
  • 7.4.2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72
  • 7.4.3盾构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73
  • 7.4.4土方提升安全措施74
  • 7.4.5安全用电74
  • 7.4.6起重安全措施75
  • 7.4.7 盾构换刀作业安全保证措施76
  • 7.4.8 盾构过站安全保证措施76
  • 八、其他技术保证措施77
  • 8.1 盾构下穿湖方案及技术措施77
  • 8.1.1盾构下穿湖方案77
  • 8.1.2盾构下穿湖分段掘进控制措施79
  • 8.1.3盾构下穿湖技术措施82
  • 8.1.4盾构下穿湖监控量测措施83
  • 8.2 端头井地层加固技术保证措施84
  • 8.3 防喷涌技术保证措施84
  • 8.4 隧道防渗漏措施85
  • 8.5 建筑物保护措施87
  • 8.6 管线保护措施89
  • 8.7 质量保证措施90
  • 8.7.1建立健全质量机构,落实质量责任制90
  • 8.7.2 端头井加固质量控制91
  • 8.7.3 反力架安装质量保证措施93
  • 8.7.4 掘进质量控制93
  • 8.7.5 管片安装质量控制94
  • 8.8 环境保护措施94
  • 8.8.1实施封闭、半封闭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94
  • 8.8.2加强废水、废气、废碴的管理95
  • 8.8.3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95
  • 8.8.4加强监测量测,确保环境安全96
  • 九、应急预案96
  • 9.1危险源分析及对策97
  • 9.2应急处理组织机构99
  • 9.3应急处理工作流程99
  • 9.4应急设备清单101
  • 9.5事故应急措施102
  • 9.5.1洞门抢险预案102
  • 9.5.2地面沉陷塌方应急措施103
  • 9.5.3隧道喷涌应急措施103
  • 9.5.4盾构渗水、漏水应急措施103
  • 9.5.5处置火灾事故措施104
  • 9.5.6管线损坏应急措施105
  • 9.5.7建筑物变形异常应急措施105
  • 9.5.8 湖底冒浆和塌方应急预案106
  • 9.5.9触电应急救援措施106
  • 附:反力架计算书11页

附件详情

地铁区间长954.725m,隧道底板埋深最深22.2m左右,左右线中心间距13.5m,该区间设置一个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主要穿越圆砾层,部分以砂层为主。投入2台中铁装备生产的φ6280土压平衡盾构机用于本标段盾构区间施工。隧道管片采用通用型管片,盾构区间采用φ5400mm的管片内径,管片的组合形式为直线型、左转弯、右转弯。管片由300mm厚1500mm宽的钢筋混凝土构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筋采用Ⅰ级、Ⅱ级。联络通道处采用钢管片,便于拆卸施工联络通道。圆砾富水层地质,对盾构机进行独特设计,主要为刀具采用耐磨刀盘,刀盘整体开口率为40%;螺旋输送机叶片采用高锰块耐磨材料设计;设置盾壳外膨润土注入系统等。区间分布有较多的地下电缆、通信电缆、供水管、排污管及燃气管道等,管线一般埋深为0.3~3.0m。设计软弱地层加固范围外10m范围采用砂袋围堰,围堰高出水面0.5m,抽水完成后,抛填砂袋形成平台,在平台上进行注浆,注浆加固平面范围为隧道外边缘线外扩3m,有效加固范围约为25.5m×146m;竖向范围为隧道顶1.5m至隧道底部以下1.0m~3.0m范围内的土体,剖面加固范围为8m~12m。软弱地层注浆浆液为外围三排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内部采用水泥浆液。外围三排注浆管间距为0.75m,内部单液注浆浆管间距为1m。盾构始发井加固采用Φ850@600mm三轴搅拌桩、800@650mm三管旋喷桩加固。该项目端头井连续墙采用玻璃纤维筋。 开工11月20 10月31日完成 …… 工程重难点:浅埋段146m隧道底部基本位于粉细砂层中,其余过湖段隧道位于圆砾层中。浅埋段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区间盾构掘进临近居民小区,下穿大桥引道挡土墙,有效确保地面及附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是该项目的重点。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圆砾层及砂卵石地层,刀具的磨损和更换在所难免,如何做好盾构换刀,是该项目的安全重点。盾构进出洞前需凿除车站的围护结构,凿除围护结构后的土体须有一定的自立性,且无渗水。该项目盾构始发端头地层情况以粘土、粉土、粉细砂为主,自立性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易导致涌水涌砂或塌方,安全风险较高,是该项目的重点。 ……
共计122页,

盾构施工区间图

管线断面示意图

穿越湖水段平面图

大桥引道挡土墙

端头井加固平面图

始发端头井素旋挖桩加固平面图

发射架尺寸图

反力架图

防水橡胶帘布板装置图

密封橡胶帘布示意图

注浆加固平面图

反力架受力变形云图

盾构推进施工工艺流程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