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至段站前工程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

附件详情

  • 目   录
  • 六、 施工组织设计 1
  •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
  • 1.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2
  • 1.1.1编制依据 2
  • 1.1.2编制原则 2
  • 1.1.3编制范围 3
  • 1.2项目概要 3
  • 1.2.1工程简述 3
  • 1.2.2自然特征 4
  • 1.2.3现场施工条件 5
  • 1.2.4主要技术标准 6
  • 1.2.5主要工程数量 7
  • 1.3工程特点、重难点工程及对策 8
  • 1.3.1工程特点 8
  • 1.3.2重点难点工程及对策 10
  • 1.4施工总体目标 11
  • 1.4.1质量目标 11
  • 1.4.2安全目标 11
  • 1.4.3工期目标 11
  • 1.4.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11
  • 1.4.5文明施工目标 12
  • 1.4.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2
  • 1.5施工总体方案 12
  • 1.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2
  • 1.5.2施工组织管理方案 12
  • 1.5.3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18
  • 1.5.4施工总体安排 19
  • 1.5.5临时设施布置方案 23
  • 1.5.6施工总平面布置 30
  • 1.5.7施工组织措施 30
  • 2.施工进度安排 34
  • 2.1计划开、竣工日期及施工总工期 34
  • 2.2主要施工进度指标计划 34
  • 2.2.1路基工程 34
  • 2.2.2桥梁下部、特殊结构梁及涵洞工程 34
  • 2.2.3桥梁预制 35
  • 2.2.4桥梁架设 35
  • 2.2.5隧道工程 35
  • 2.2.6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 35
  • 2.3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36
  • 2.3.1桥梁架设 36
  • 2.3.2无砟轨道铺设 36
  • 2.4施工进度安排 36
  • 2.4.1施工准备 36
  • 2.4.2迁改工程 36
  • 2.4.3路基工程 36
  • 2.4.4桥涵下部、特殊结构梁工程 36
  • 2.4.5桥梁预制 37
  • 2.4.6桥梁架设 38
  • 2.4.7桥面系工程 38
  • 2.4.8涵洞工程 38
  • 2.4.9隧道工程 38
  • 2.4.10双块式无砟轨枕预制 38
  • 2.4.11双块式无砟道床铺设 40
  • 2.4.12配合站后、工程整修 40
  • 2.4.13轨道锁定、精调 40
  • 2.4.14整理达标 40
  • 2.5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40
  • 2.6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40
  • 2.7关键线路分析 40
  • 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3
  • 3.1工程测量方案 43
  • 3.1.1施工复测 43
  • 3.1.1.1交接桩 43
  • 3.1.1.2 复核测量 43
  • 3.1.2控制测量 45
  • 3.1.3施工测量 46
  • 3.1.4构筑物变形测量 47
  • 3.1.5线下工程竣工测量 48
  • 3.1.6无砟轨道测量 48
  • 3.1.7测量组织管理 53
  • 3.1.7.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54
  • 3.1.7.2测量仪器配置及管理 54
  • 3.1.7.3测量制度保证 54
  • 3.2迁改工程 55
  • 3.2.1概述 55
  • 3.2.2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55
  • 3.2.2.1改移道路 55
  • 3.2.2.2三电迁改 56
  • 3.2.3施工技术措施 57
  • 3.2.3.1通信线路迁改施工技术措施 58
  • 3.2.3.2电力迁改施工技术措施 59
  • 3.2.3.3其他工程迁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60
  • 3.3路基工程 61
  • 3.3.1概述 61
  • 3.3.2施工方案 62
  • 3.3.2.1总体施工方案 62
  • 3.3.2.2控制工程施工方案 63
  • 3.3.2.3施工技术方案 63
  • 3.3.2.4土石方调配及填料施工设计 64
  • 3.3.2.5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控制方案 65
  • 3.3.2.6相关工程施工方案 65
  • 3.3.3区间正线、站内正线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工艺 65
  • 3.3.3.1地基处理 65
  • 3.3.3.2基床以下路堤 78
  • 3.3.3.3过渡段 82
  • 3.3.3.4路堑 90
  • 3.3.3.5基床 92
  • 3.3.3.6路基排水 103
  • 3.3.3.7路基边坡防护 105
  • 3.3.3.8路基相关工程 112
  • 3.3.3.9路基附属设施 115
  • 3.3.3.10取弃土场 119
  • 3.3.3.11沉降观测 119
  • 3.3.4站场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检测控制 121
  • 3.3.5施工技术措施 121
  • 3.3.5.1组织技术培训、落实 技术交底 制度 121
  • 3.3.5.2科学计划、精心组织 122
  • 3.3.5.3加强测量、试验监测工作 122
  • 3.3.5.4认真进行地质核查、水质复查 122
  • 3.3.5.5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123
  • 3.3.5.6加强路基试验段工艺试验 123
  • 3.3.5.7为达到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23
  • 3.4桥涵工程 127
  • 3.4.1概述 127
  • 3.4.2施工方案 127
  • 3.4.2.1总体施工方案 127
  • 3.4.2.2基础 128
  • 3.4.2.3承台 128
  • 3.4.2.4墩台身 129
  • 3.4.2.5连续刚构梁 129
  • 3.4.2.6箱梁预制 129
  • 3.4.2.7箱梁架设 130
  • 3.4.2.8桥面系 130
  • 3.4.2.9涵洞 130
  • 3.4.3施工方法、工艺 130
  • 3.4.3.1基础 130
  • 3.4.3.2承台 145
  • 3.4.3.3墩台身 150
  • 3.4.3.4支架法现浇梁(含连续梁、简支梁)施工 152
  • 3.4.3.5简支箱梁预制 158
  • 3.4.3.6简支箱梁架设 179
  • 3.4.3.7框架桥涵 192
  • 3.4.3.8桥面系工程 192
  • 3.4.3.9附属工程 193
  • 3.4.5施工技术措施 193
  • 3.4.5.1桥梁墩台工艺控制技术措施 193
  • 3.4.5.2为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规定的强度、刚度与结构几何变形等要求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 194
  • 3.4.5.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97
  • 3.4.5.4涵洞地基承载力验证方法及措施 198
  • 3.4.5.5箱梁预制 199
  • 3.4.5.6箱梁运架施工技术措施 206
  • 3.5隧道工程 207
  • 3.5.1概述 207
  • 3.5.2施工方案 207
  • 3.5.2.1总体技术方案 207
  • 3.5.2.2弃砟场地布置 210
  • 3.5.2.3施工供风、水、电、通讯及管线布置 211
  • 3.5.2.4施工通风、防尘 211
  • 3.5.2.5施工运输 213
  • 3.5.2.6施工排水 213
  • 3.5.3施工方法、工艺 213
  • 3.5.3.1洞口及洞门段施工 213
  • 3.5.3.2洞身开挖、支护 213
  • 3.5.3.3防排水 236
  • 3.5.3.4衬砌施工 241
  • 3.5.3.5附属设施 244
  • 3.5.4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244
  • 3.5.5 隧道测量和监控量测 249
  • 3.5.5.1隧道测量 249
  • 3.5.5.2隧道监控量测 250
  • 3.5.5.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 254
  • 3.5.6施工技术措施 255
  • 3.5.6.1洞口段施工技术措施 255
  • 3.5.6.2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255
  • 3.5.6.3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256
  • 3.5.6.4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措施 257
  • 3.5.6.5超前长管棚施工技术措施 257
  • 3.5.6.6附属设施施工技术措施 258
  • 3.5.6.7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技术措施 258
  • 3.5.6.8确保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260
  • 3.5.6.9隧道衬砌施工技术措施 263
  • 3.6无砟道床工程 265
  • 3.6.1概述 265
  • 3.6.2施工方案 265
  • 3.6.3施工方法、工艺 266
  • 3.6.4施工技术措施 266
  • 3.6.4.1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266
  • 3.6.4.2施工定位控制方法及措施 267
  • 3.6.4.3施工精度 268
  • 4.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269
  • 4.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69
  • 4.1.1工程质量目标 269
  • 4.1.2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269
  • 4.1.3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269
  • 4.1.4确保质量的技术措施 269
  • 4.2确保工期的措施 270
  • 4.2.1工期目标 270
  • 4.2.2工期保证体系 270
  • 4.2.3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270
  • 4.2.4特殊条件下保证工期的措施 274
  • 4.2.5达不到工期目标的受罚条款 275
  • 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277
  • 5.1大通河特大桥 277
  • 5.1.1项目概要 277
  • 5.1.2施工组织部署、队伍设置 277
  • 5.1.3现场布置及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277
  • 5.1.4工期安排 278
  • 5.1.5施工方案 278
  • 5.1.6施工方法、工艺 282
  • 5.1.7施工技术措施 289
  • 5.2无砟道床铺设 289
  • 5.2.1项目概要 291
  • 5.2.2施工总体方案 291
  • 5.2.3工期安排 291
  • 5.2.4人员及主要机械配置 293
  • 5.2.5无砟道床铺设施工方法 293
  • 5.2.6施工技术措施 309
  • 6.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312
  • 6.1冬季施工安排 312
  • 6.2雨季施工安排 313
  • 6.2.1路基工程 313
  • 6.2.2桥涵工程 314
  • 6.2.3隧道工程 315
  • 7.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317
  • 7.1质量目标 317
  • 7.2创优规划 317
  • 7.2.1创优目标 317
  • 7.2.2创优规划组织机构 317
  • 7.2.3创优规划实施对策 317
  • 7.3质量保证体系 318
  • 7.3.1质量管理机构和职责 318
  • 7.3.2质量保证体系内容 323
  • 7.4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 324
  • 7.4.1质量管理制度 324
  • 7.4.2质量管理职责 326
  • 7.5保证工程质量、创优的主要措施 327
  • 7.5.1保证工程质量组织管理措施 327
  • 7.5.2保证工程质量技术措施 329
  • 7.6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344
  • 8.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45
  • 8.1安全目标 345
  • 8.2安全保证体系 345
  • 8.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45
  • 8.2.2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0
  • 8.2.3安全施工管理重点 351
  • 8.3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技术措施 352
  • 8.3.1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352
  • 8.3.2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354
  • 8.4工程施工应急预案 370
  • 8.4.1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组织 370
  • 8.4.2应急预案运行机制 372
  • 8.5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374
  • 8.5.1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374
  • 8.5.2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 379
  • 8.6治安消防措施 381
  • 8.6.1治安措施 381
  • 8.6.2消防措施 381
  • 8.6.3火工品管理 382
  • 8.7安全用电措施 383
  • 8.8防汛措施 384
  • 9.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86
  • 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386
  • 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386
  • 9.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388
  • 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88
  • 9.3.1噪声、光污染控制措施 388
  • 9.3.2水环境保护措施 389
  • 9.3.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390
  • 9.3.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390
  • 9.3.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90
  • 9.4临时工程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90
  • 9.4.1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390
  • 9.4.2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391
  •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93
  • 10.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93
  • 10.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393
  • 10.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93
  • 10.3.1劳动卫生设施 393
  • 10.3.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制度 395
  • 10.3.3劳动保护措施 396
  • 10.3.4劳动卫生措施 397
  • 10.3.5职业病防治措施 399
  • 10.3.6高原施工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后勤保障措施 400
  • 11.劳动力组织计划 407
  • 11.1劳动力组织管理机构 407
  • 11.2劳动力组织管理方案 407
  • 11.2.1架子队设置方案 407
  • 11.2.2架子队人员职责 407
  • 11.3劳动力组织管理措施 411
  • 11.3.1合理安排劳动力 411
  • 11.3.2组建规范架子队 411
  • 11.4劳动力调配计划 412
  • 11.4.1人员动员周期 412
  • 11.4.2劳动力进场计划 412
  • 1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 427
  • 12.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管理机构 427
  • 12.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方案 427
  • 12.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计划 427
  • 13.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438
  • 13.1临时用地计划表 438
  • 13.2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 438
  • 1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444
  • 14.1材料供应管理机构 444
  • 14.2主要材料供应方案 444
  • 14.2.1发包人供应材料计划 444
  • 14.2.2乙方自行采购材料 444
  • 14.2.3确保工程材料质量措施 444
  • 14.2.4材料供应的保证措施 445
  • 14.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446
  • 15.合同用款估算 449
  • 16.文明施工、文物保护 450
  • 16.1文明施工 450
  • 16.1.1文明施工目标 450
  • 16.1.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450
  • 16.1.3文明施工措施 450
  • 16.2文物保护措施 453
  • 1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454
  • 17.1工程项目标准化施工管理 454
  • 17.1.1标准化管理体系 454
  • 17.1.2标准化管理措施 454
  • 17.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 462
  • 17.3架子队管理 463
  • 17.4施工协调配合措施 463
  • 17.4.1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措施 463
  • 17.4.2与甲方的配合措施 463
  • 17.4.3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464
  • 17.4.4与设计的配合措施 464
  • 17.4.5相邻施工单位、前后专业的配合措施 465
  • 17.4.6交通配合措施 465
  • 17.5地下、地上管线、周围构筑物保护措施 465
  • 17.6农民工利益保障措施 467

附件详情

1.1.3编制范围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XX标段,起讫里程为DK275+182~DK328+819,正线长度52.481公里范围内委托产权单位实施以外的三电迁改工程、道路改移工程、路基、桥涵、隧道及明洞(不含隧道照明,含接触网滑槽)、轨道(不含铺轨、铺岔,含轨道精调、扣件)、站后四电工程基础及预埋件、预埋过轨管线、电缆沟槽、贯通综合接地铜缆及引入等、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不含铺轨、站后四电工程的大临工程)等本标段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 1.2项目概要 1.2.1工程简述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XX标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线路自达阪山隧道出口(DK275+182)引出跨大通河,在岗青公路以北越1.8km左右设门源车站,出站后线路继续向西北行进,走行于祁连山山前坡地,为减少线路穿越大梁隧道山前冲洪积层长度,线路在此略作展线,接入大梁隧道进口。本标段范围内有G227国道、岗青公路等,交通便利。
XX标段线下工程起讫里程为DK275+182~DK328+819,线路长52.481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门源站站场,路基33.9Km;桥梁16333延长米/12座;涵洞2131.13横延米/90座;隧道2284延长米/1座;铺无砟道床104.41公里。本标段以路基工程居多,路基总长33.9km,占线路总长的64.6%,桥梁占线路总长度的31.1%,隧道占线路总长度的4.4%。
1.2.4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2)正线数目:双线。
(3)最大坡度:20‰。
(4)最小曲线半径:5500米。
(5)牵引种类:电力。
(6)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7)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8)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