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贵广铁路至段站前工程某标段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doc,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目 录
  • 第一章 编制依据、原则 - 1 -
  • 1.1编制依据 - 1 -
  • 1.2编制原则 - 1 -
  • 第二章 编制范围 - 3 -
  • 第三章 项目概要及主要工程数量 - 4 -
  • 3.1 项目概要 - 4 -
  • 3.1.1项目概要 - 4 -
  • 3.1.2主要技术标准 - 4 -
  • 3.1.3平纵断面设计 - 4 -
  • 3.2 隧道自然地理条件 - 5 -
  • 3.2.1地形地貌 - 5 -
  • 3.2.2水文气候 - 5 -
  • 3.3 工程地质条件 - 5 -
  • 3.4 不良地质 - 6 -
  • 3.5 工程重、难点分析 - 7 -
  • 3.5.1 工程重点及难点 - 7 -
  • 3.5.2 对策 - 8 -
  • 3.6 主要工程数量表 - 8 -
  • 第四章 施工总体方案 - 13 -
  • 4.1 施工段落划分 - 13 -
  • 4.2 项目组织结构 - 13 -
  • 4.3 部门职责 - 15 -
  • 4.4 施工总体方案 - 17 -
  • 4.4.1 总体施工思路及顺序 - 17 -
  • 4.4.2 总体施工方案 - 17 -
  • 4.5 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规划 - 19 -
  • 4.5.1隧道进出口总体 平面布置图 - 19 -
  • 4.5.2 施工便道 - 19 -
  • 4.6施工用水 - 20 -
  • 4.7施工用电 - 20 -
  • 4.8 施工测试 - 21 -
  • 4.9 混凝土拌和站 - 22 -
  • 4.10内业资料 - 22 -
  • 4.11施工程序 - 23 -
  •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案和措施 - 25 -
  • 5.1总体施工方案 - 25 -
  • 5.2 施工方法 - 27 -
  • 5.2.1洞口工程施工方法 - 31 -
  • 5.2.2洞身开挖 - 33 -
  • 5.2.3洞身支护 - 36 -
  • 5.2.4 出碴与运输 - 44 -
  • 5.2.5 结构防排水施工 - 44 -
  • 5.2.6二次衬砌及附属施工 - 49 -
  • 5.2.7综合洞室及下锚段施工 - 56 -
  • 5.2.8施工通风 - 56 -
  • 5.2.9施工排水 - 66 -
  • 5.2.10供风及供水 - 69 -
  • 5.2.11供电及照明 - 70 -
  • 5.2.12管线布置 - 70 -
  • 5.2.13弃碴与防护 - 70 -
  • 5.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 71 -
  • 5.3.1不良地质及预报方法 - 71 -
  • 5.3.2超前钻探钻孔布置 - 73 -
  • 5.3.3物探测线布置 - 73 -
  • 5.4隧道监控量测 - 77 -
  • 5.4.1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 77 -
  • 5.4.2监控量测项目的设置 - 78 -
  • 5.4.3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 80 -
  • 5.4.4监控量测频率及测点增减调整 - 81 -
  • 5.4.5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 83 -
  • 5.4.6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位移管理等级 - 84 -
  • 5.4.7 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 86 -
  • 5.5 隧道测量 - 86 -
  • 5.5.1控制测量方案 - 86 -
  • 5.5.2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 90 -
  • 5.5.3.施工测量实施办法 - 90 -
  • 5.5.4施工测量 - 90 -
  • 5.5.5竣工测量 - 91 -
  • 5.6 施工技术措施 - 91 -
  • 5.6.1洞口段施工技术措施 - 91 -
  • 5.6.2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 91 -
  • 5.6.3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 92 -
  • 5.6.4附属设施施工技术措施 - 94 -
  • 5.6.5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 94 -
  • 5.6.6衬砌施工技术措施 - 98 -
  • 5.6.7隧道耐久性技术措施 - 101 -
  • 第六章 不良地质段施工工艺和方法 - 104 -
  • 6.1断层破碎带段施工 - 104 -
  • 6.2软质岩变形地段施工 - 105 -
  • 6.3含汞地层施工 - 106 -
  • 第七章 主要材料、人员、机械计划 - 108 -
  • 7.1劳动力组织计划 - 108 -
  • 7.1.1劳动组织原则及劳动力配置计划 - 108 -
  • 7.1.2劳动组织原则 - 108 -
  • 7.1.3劳动力管理和培训 - 108 -
  • 7.1.4特殊季节劳动力保障措施 - 109 -
  • 7.1.5劳动力组织计划 - 110 -
  • 7.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 110 -
  • 7.2.1主要材料供应办法 - 110 -
  • 7.2.2主要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 110 -
  • 7.2.3材料供应保障措施 - 110 -
  • 7.2.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 112 -
  • 7.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 - 112 -
  • 7.3.1配备原则 - 112 -
  • 7.3.2配备配套选型 - 112 -
  • 7.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试验检验设备调配计划 - 113 -
  • 7.3.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试验检验设备配备数量表 - 113 -
  • 第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规划 - 117 -
  • 8.1质量目标 - 117 -
  • 8.2 质量保证措施 - 117 -
  • 8.2.1质量管理机构 - 117 -
  • 8.2.2质量保证体系 - 119 -
  • 8.2.3组织保证措施 - 120 -
  • 8.2.4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 120 -
  • 8.2.5抓好技术资料管理 - 121 -
  • 8.3施工保证措施 - 121 -
  • 8.3.1麻面 - 121 -
  • 8.3.2蜂窝 - 122 -
  • 8.3.3孔洞 - 123 -
  • 8.3.4露筋 - 124 -
  • 8.3.5隧道渗漏水 - 125 -
  • 8.4制度管理保证措施 - 126 -
  • 8.5质量要求 - 126 -
  • 8.6创优目标 - 127 -
  • 8.7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 127 -
  • 8.7.1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 - 127 -
  • 8.7.2已完设备的保护措施 - 128 -
  • 第九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 129 -
  • 9.1施工进度安排 - 129 -
  • 9.1.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 129 -
  • 9.1.2 主要工序的时间安排及指标 - 129 -
  • 9.1.3 隧道正洞开挖支护主要进度指标分析 - 130 -
  • 9.1.4隧道正洞衬砌主要进度指标分析 - 131 -
  • 9.1.5斜井开挖支护作业循环时间见表9-4。 - 132 -
  • 9.2 工期保证措施 - 132 -
  • 9.2.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 132 -
  • 9.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 133 -
  • 9.2.3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 - 134 -
  • 9.2.4工程进度横道图 - 134 -
  • 9.2.5关键线路分析 - 134 -
  • 第十章 安全目标及措施 - 136 -
  • 10.1安全目标 - 136 -
  • 10.2安全保证体系 - 136 -
  • 10.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139 -
  • 10.3.1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39 -
  • 10.3.2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40 -
  • 10.3.3装碴及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 141 -
  • 10.3.4支护、衬砌安全保证措施 - 143 -
  • 10.3.5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安全保证措施 - 144 -
  • 10.3.6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 146 -
  • 10.3.7防水板防火安全措施 - 147 -
  • 10.3.8临时用电及照明安全保证措施 - 147 -
  • 10.3.9防火、防洪、洞内排水安全保证措施 - 149 -
  • 10.4应急救援预案 - 150 -
  • 10.4.1 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 150 -
  • 10.4.2 避难措施 - 151 -
  • 10.4.3 救援措施 - 153 -
  • 第十一章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 156 -
  • 11.1 雨季施工的一般措施 - 156 -
  • 11.2 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 156 -
  • 11.2.1砼冬季施工措施 - 156 -
  • 11.2.2浆砌圬工冬季施工措施 - 157 -
  • 11.2.3冬季施工的其他注意事项 - 158 -
  • 11.3 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 158 -
  • 11.4 农忙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 158 -
  • 第十二章 环保、水保措施 - 160 -
  • 12.1全面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 160 -
  • 12.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目标 - 160 -
  • 12.3识别法律、法规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 - 160 -
  • 12.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 - 160 -
  • 12.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160 -
  • 12.5.1环境保护措施 - 161 -
  • 12.5.2水土保持措施 - 162 -
  • 12.5.3大气污染及粉尘污染防治 - 163 -
  • 12.5.4噪声污染防治 - 163 -
  • 12.5.5固体废弃物处理 - 163 -
  • 12.5.6弃碴防护 - 163 -
  • 12.5.7文物保护措施 - 164 -
  • 12.5.8名木古树、珍稀动物保护措施 - 164 -
  • 12.5.9防止地质次生灾害措施 - 165 -
  • 第十三章 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及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措施 - 166 -
  • 13.1标准化管理 - 166 -
  • 13.1.1标准化管理体系 - 166 -
  • 13.1.2标准化管理要求 - 166 -
  • 13.1.3标准化管理保证措施 - 167 -
  • 13.2信息化管理 - 167 -
  • 13.2.1信息化管理体系 - 167 -
  • 13.2.2信息化管理要求 - 168 -
  • 13.2.3信息化管理保证措施 - 168 -
  • 13.2.4信息化设施建设 - 169 -
  • 13.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 - 170 -
  • 12.3.1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体系 - 170 -
  • 13.3.2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要求 - 170 -
  • 13.3.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 170 -
  • 第十四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 172 -
  • 14.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172 -
  • 14.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172 -
  • 14.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 172 -
  • 14.3.1劳动保护措施 - 172 -
  • 14.3.2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 173 -
  • 第十五章 附图、附表 - 177 -
  • 附表1:劳动力计划表 - 177 -
  • 附表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 177 -
  • 附图1:三都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 177 -
  • 附图2:三都隧道一号斜井平面布置图 - 177 -
  • 附图3:三都隧道二号斜井平面布置图 - 177 -
  • 附图4:三都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 177 -
  • 附图5:三都隧道进度计划横道图 - 177 -
  • 附图6:三都隧道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图 - 177 -
  • 附图7:三都隧道形象进度图 - 177 -

附件详情

3.1 项目概要 3.1.1项目概要 新建贵广铁路站前工程贵阳至贺州段XXX标xx隧道全长8969m,基本位于整个标段中间贵州省xx县境内,隧道设辅助导坑斜井2座。隧道进口端里程DK148+819,出口里程DK157+794,;一号斜井位于隧道DK151+000处线路右侧,斜井平距758m,斜井坡度11%,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夹角为85°,按双车道无轨运输设计;二号斜井设置于隧道DK154+500处线路左侧,斜井平距956m,与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为54°,斜井坡度为11%,按单车道无轨运输设计;隧道采用人字坡设计,变坡点设在里程DK152+000处。 xx隧道穿越地层较差,正洞洞身Ⅲ级围岩占52.24%,Ⅳ级围岩占34.12%,Ⅴ级围岩占13.65%。整个隧道共通过14条断层,断层破碎带长度达670m, DK151+700~DK152+300、DK153+300~DK154+300、DK149+850~DK151+750三段洞身埋深较大,洞身围岩以软质的绢云母板岩为主,施工开挖后围岩可能存在软质岩变形。 隧道设四个工作口组织施工,由三个项目部承担施工任务。
3.1.2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数目:双线。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时速250km/h(预留提速条件)客运专线。
最小曲线半径:4500m。
限制坡度:限制坡度20‰。
到发线有效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3.1.3平纵断面设计
线路平面曲线布设情况见表3-1。
线路纵断面坡度布设情况见表3-2。


相关下载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