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至利川线土建施工某标段施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平面图

附件详情

  • 目 录
  • 前 言 1
  • 1.编制依据 1
  • 2.编制范围 1
  • 3.编制原则 1
  • 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
  • 1.1项目概要 2
  • 1.1.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2
  • 1.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
  • 1.1.2.1地形地貌 3
  • 1.1.2.2地层岩性 3
  • 1.1.2.3地质构造 3
  • 1.1.2.4地震动参数 3
  • 1.1.2.5水文地质 3
  • 1.1.2.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 4
  • 1.1.3设计概况 4
  • 1.1.3.1.主要技术标准 4
  • 1.1.3.2.路基工程设计概况 4
  • 1.1.3.3.桥涵工程设计概况 5
  • 1.1.3.4隧道工程设计概况 6
  • 1.1.3.5轨道工程设计概况 6
  • 1.1.4主要工程数量 7
  • 1.1.4.1改移道路、区间路基及附属、站场工程项目及数量 7
  • 1.1.4.2桥梁工程项目及数量 7
  • 1.1.4.3涵洞工程项目及数量 9
  • 1.1.4.4隧道工程项目及数量 9
  • 1.1.4.5轨道工程项目及数量 10
  • 1.1.5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 11
  • 1.1.5.1气象特征 11
  • 1.1.5.2交通运输 11
  • 1.1.5.3施工用水、电、通讯情况 11
  • 1.1.5.4场地情况 12
  • 1.1.5.5物资设备供应 12
  • 1.1.5.6地区卫生防疫情况 13
  • 1.1.5.7民风民俗 14
  • 1.2业主要求 14
  • 1.2.1工期要求 14
  • 1.2.2质量要求 14
  • 1.3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特点 14
  • 1.4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14
  • 1.4.1工程重、难点及分析 14
  • 1.4.2工程重、难点的应对措施 16
  • 1.5总体施工布置及规划 17
  • 1.5.1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17
  • 1.5.2施工组织机构 18
  • 1.5.3项目主要人员及部门的主要职责 20
  • 1.5.4施工区段划分 22
  • 1.5.5总体施工组织及策划 24
  • 1.5.5.1项目机构设置与选址 25
  • 1.5.5.2资源配备 25
  • 1.5.5.3施工组织及统筹安排 26
  • 1.5.5.3.1施工准备阶段 26
  • 1.5.5.3.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28
  • 1.5.5.3.3竣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30
  • 1.5.6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概述 30
  • 1.5.6.1路基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30
  • 1.5.6.2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31
  • 1.5.6.3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32
  • 1.5.6.4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32
  • 1.5.6.5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33
  • 1.5.7施工准备 33
  • 1.5.7.1技术准备 33
  • 1.5.7.2专业作业队伍(架子队)准备 34
  • 1.5.7.3设备、物资准备 35
  • 1.5.7.4施工现场准备 36
  • 1.5.8施工现场布置 36
  • 1.5.8.1施工 场地布置 原则 36
  • 1.5.8.2施工总平面布置 36
  • 1.5.8.3主要临时工程 53
  • 1.5.8.3.1施工便道 53
  • 1.5.8.3.2施工供风 53
  • 1.5.8.3.3施工供电 53
  • 1.5.8.3.4施工供水 54
  • 1.5.8.3.5临时通讯 54
  • 1.5.8.3.6生产及生活房屋 54
  • 1.5.8.3.7混凝土拌和站 54
  • 1.5.8.3.8级配碎石拌和站 55
  • 1.5.8.3.9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55
  • 1.5.8.3.10弃碴场 55
  • 1.5.8.3.11垃圾及污水处理 56
  • 1.5.8.3.12临时工程数量 56
  • 1.6总体施工目标 56
  • 1.6.1工期目标 56
  • 1.6.1.1 总工期 56
  • 1.6.1.2 施工准备 56
  • 1.6.1.3 线下工程施工工期 57
  • 1.6.1.3.1路基、涵洞工程 57
  • 1.6.1.3.2 桥梁工程 57
  • 1.6.1.3.3 隧道工程 57
  • 1.6.1.3.4轨道工程 57
  • 1.6.2质量目标 57
  • 1.6.2.1 总体目标 57
  • 1.6.2.2 具体目标 57
  • 1.6.3安全目标 57
  • 1.6.4环水保、文物保护目标 58
  • 1.6.5技术创新目标 58
  • 1.6.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8
  • 1.7工程创优规划 58
  • 1.7.1创优方针 58
  • 1.7.2创优总体目标 58
  • 1.7.3创优具体目标 58
  • 1.7.3.1 国家级优质工程(鲁班奖)项目 58
  • 1.7.3.1.1综合优质工程项目 58
  • 1.7.3.1.2单项优质工程项目 58
  • 1.7.3.2创部级优质工程项目 58
  • 第二章 施工进度安排 60
  • 2.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60
  • 2.2开竣工日期和总工期及阶段工期安排 60
  • 2.2.1开竣工日期 60
  • 2.2.2总工期 60
  • 2.2.3分年度形象 61
  • 2.2.4阶段工期安排 61
  • 2.3各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安排及主要节点工期安排 62
  • 2.4主要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指标 65
  • 2.4.1 桥梁工程主要项目施工进度指标 65
  • 2.4.1.1桩基础施工进度指标 66
  • 2.4.1.2承台施工施工进度指标 66
  • 2.4.1.3墩身、墩帽施工进度指标 66
  • 2.4.1.4悬臂现浇连续梁(刚构)施工进度指标 68
  • 2.4.2 涵洞工程主要项目施工进度指标 69
  • 2.4.3 隧道工程主要项目施工进度指标 69
  • 2.4.3.1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进度指标 69
  • 2.4.3.2隧道衬砌进度指标 71
  • 2.4.4轨道工程主要项目施工进度指标 72
  • 2.5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 72
  • 2.6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72
  • 2.7关键线路分析 83
  • 2.8重(难)点工程保证工期的措施 83
  • 2.9工程用款计划 85
  • 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6
  • 3.1道路改移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6
  • 3.1.1施工方案 86
  • 3.1.2施工方法 86
  • 3.2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7
  • 3.2.1施工方案 87
  • 3.2.2施工方法 88
  • 3.2.2.1挖方路基施工 88
  • 3.2.2.1.1土质路堑路基施工 88
  • 3.2.2.1.2石质路堑路基施工 90
  • 3.2.2.2填方路基施工 90
  • 3.2.2.2.1填石路基施工 91
  • 3.2.2.2.2A、B组填料填筑 91
  • 3.2.2.2.3基床底层 92
  • 3.2.2.2.4基床表层 92
  • 3.2.2.3路基过渡段施工 94
  • 3.2.2.3.1桥路过渡段施工 94
  • 3.2.2.3.2涵路过渡段施工 95
  • 3.2.2.3.3堤堑过渡段施工 96
  • 3.2.2.3.4隧路连接处和隧桥连接处过渡段施工 96
  • 3.2.2.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路基施工 97
  • 3.2.2.4.1软土、松软土路基施工 97
  • 3.2.2.4.2岩溶路基施工 101
  • 3.2.2.4.3滑坡、岩堆、危岩落实路基施工 102
  • 3.2.2.4.4顺层地段路基施工 103
  • 3.2.2.4.5短路基施工 104
  • 3.2.2.4.6人工填土路基施工 104
  • 3.2.2.5路基沉降变形检测及分析 105
  • 3.2.2.6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 109
  • 3.2.2.6.1防护工程施工 109
  • 3.2.2.6.2排水工程施工 115
  • 3.2.2.7路基附属设施及相关工程施工 116
  • 3.2.2.7.1接触网立柱基础 116
  • 3.2.2.7.2电缆槽 117
  • 3.2.2.7.3声屏障基础 118
  • 3.2.2.7.4综合接地 119
  • 3.2.2.7.5连通管道 119
  • 3.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21
  • 3.3.1总体施工方案 122
  • 3.3.1.1施工任务划分 122
  • 3.3.1.2施工方案 123
  • 3.3.1.2.1基础施工方案 123
  • 3.3.1.2.2墩台施工方案 124
  • 3.3.1.2.3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124
  • 3.3.2施工方法 125
  • 3.3.2.1基础施工 125
  • 3.3.2.1.1钻孔桩基础施工 125
  • 3.3.2.1.2挖孔桩基础施工 134
  • 3.3.2.1.3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136
  • 3.3.2.1.4围堰施工 136
  • 3.3.2.2承台施工 153
  • 3.3.2.3墩身施工 154
  • 3.3.2.3.1实体墩施工 154
  • 3.3.2.3.2空心墩施工 155
  • 3.3.2.3.3双薄壁墩施工 159
  • 3.3.2.4顶帽施工 160
  • 3.3.2.5桥台施工 161
  • 3.3.2.6上部结构施工 162
  • 3.3.2.6.1悬灌法连续梁 162
  • 3.3.2.6.2悬灌法连续刚构 189
  • 3.3.2.6.3支架法连续刚构 190
  • 3.3.2.7桥面系 196
  • 3.3.2.7.1施工工艺流程 196
  • 3.3.2.7.2遮板施工 196
  • 3.3.2.7.3电缆槽竖墙施工 200
  • 3.3.2.7.4人行道栏杆、挡板、声屏障及遮板预制和安装施工 201
  • 3.3.2.7.5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 202
  • 3.3.2.8非主线桥梁施工 205
  • 3.3.3施工技术措施 207
  • 3.3.3.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207
  • 3.3.3.2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207
  • 3.3.3.3承台施工技术措施 207
  • 3.3.3.4墩台施工技术措施 208
  • 3.3.3.5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208
  • 3.4涵洞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10
  • 3.4.1施工方案 210
  • 3.4.2盖板涵施工 211
  • 3.4.2.1施工工艺 211
  • 3.4.2.2施工方法 212
  • 3.4.2.3附属工程施工 213
  • 3.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13
  • 3.5.1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214
  • 3.5.1.1队伍设置及施工任务划分 214
  • 3.5.1.2资源配置情况 215
  • 3.5.1.3施工组织安排 216
  • 3.5.2 隧道施工方案 217
  • 3.5.2.1正洞施工方案 217
  • 3.5.2.1.1洞口施工方案 217
  • 3.5.2.1.2正洞洞身开挖方案 218
  • 3.5.2.1.3装碴运输方案 218
  • 3.5.2.1.4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218
  • 3.5.2.1.5仰拱填充、结构防排水、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218
  • 3.5.2.1.6施工排水方案 218
  • 3.5.2.1.7施工通风方案 218
  • 3.5.2.1.8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案 218
  • 3.5.2.1.9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方案 219
  • 3.5.2.1.10机械化配套方案 220
  • 3.5.2.2辅助坑道施工方案 220
  • 3.5.3隧道施工方法 220
  • 3.5.3.1洞口工程施工 221
  • 3.5.3.1.1洞口土石方开挖 221
  • 3.5.3.1.2洞口边仰坡防护 221
  • 3.5.3.1.3进洞施工方法及措施 221
  • 3.5.3.1.4洞门施工 222
  • 3.5.3.1.5明洞施工 222
  • 3.5.3.2洞身开挖 223
  • 3.5.3.2.1隧道洞身开挖 223
  • 3.5.3.2.2钻爆设计 226
  • 3.5.3.3洞身支护 227
  • 3.5.3.3.1大管棚施工 227
  • 3.5.3.3.2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 228
  • 3.5.3.3.3超前锚杆支护施工 229
  • 3.5.3.3.4钢(格栅)拱架施工 230
  • 3.5.3.3.5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231
  • 3.5.3.3.6钢筋网铺设 232
  • 3.5.3.3.7喷射混凝土 232
  • 3.5.3.3.8砂浆锚杆施工 233
  • 3.5.3.4出碴与运输 234
  • 3.5.3.5结构防排水工程施工 234
  • 3.5.3.5.1盲管、泄水孔施工 234
  • 3.5.3.5.2防水层施工 235
  • 3.5.3.5.3止水带、止水条施工 237
  • 3.5.3.5.4抗渗混凝土施工 237
  • 3.5.3.5.5衬砌背后回填压浆 237
  • 3.5.3.6二次衬砌及预埋件施工 238
  • 3.5.3.6.1仰拱和填充施工 238
  • 3.5.3.6.2拱墙衬砌施工 239
  • 3.5.3.6.3预埋件施工 240
  • 3.5.3.7沟槽施工 240
  • 3.5.3.8施工通风 240
  • 3.5.3.8.1通风要求 241
  • 3.5.3.8.2通风方式 241
  • 3.5.3.8.3风量和阻力计算 241
  • 3.5.3.8.4通风设备选择及配置 243
  • 3.5.3.8.5施工通风布置 244
  • 3.5.3.8.6施工通风管理 245
  • 3.5.3.9施工排水 245
  • 3.5.3.9.1顺坡排水 246
  • 3.5.3.9.2反坡排水 246
  • 3.5.3.9.3斜井排水 246
  • 3.5.3.10洞内供电及照明 246
  • 3.5.3.11供风及供水 246
  • 3.5.3.12管线布置 247
  • 3.5.3.13弃碴与防护 247
  • 3.5.4隧道不良地质段及特殊地段施工 248
  • 3.5.4.1岩溶地段施工 248
  • 3.5.4.2 断层破碎段施工 250
  • 3.5.4.3 煤层、瓦斯地段施工 251
  • 3.5.4.4岩爆地段施工 253
  • 3.5.4.6洞口危岩及顺层处理 254
  • 3.5.4.7洞口浅埋特殊岩土地层加固 255
  • 3.5.4.7.1施工顺序 255
  • 3.5.4.7.2施工方法 255
  • 3.5.4.8洞口危岩落石施工及措施 255
  • 3.5.4.9其他不良地质段施工 256
  • 3.5.4.10洞口岩堆地段施工 256
  • 3.5.4.11下穿江池镇、公路地段施工 256
  • 3.5.4.12洞口偏压地段处理 256
  • 3.5.5隧道堵水注浆施工 256
  • 3.5.5.1几种注浆方案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56
  • 3.5.5.2注浆方案的选择原则与设计流程 258
  • 3.5.5.3注浆方案 259
  • 3.5.5.4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法 260
  • 3.5.5.5周边帷幕预注浆方法 263
  • 3.5.5.6径向注浆 264
  • 3.5.5.7局部注浆方法 265
  • 3.5.5.8顶水注浆 266
  • 3.5.5.9超前小导管注浆 266
  • 3.5.5.10钻孔与注浆设备配套 267
  • 3.5.5.11 安全、质量、健康环保技术措施 268
  • 3.5.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270
  • 3.5.6.1利用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 271
  • 3.5.6.2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 272
  • 3.5.6.3工作面超前地质钻孔探测预报 273
  • 3.5.6.4 红外线探水 274
  • 3.5.6.5 开挖后的周边探测 274
  • 3.5.6.6 其它地质工作内容及方法 275
  • 3.5.7隧道监控量测与测量 276
  • 3.5.7.1隧道监控量测 276
  • 3.5.7.2施工测量 282
  • 3.5.8隧道瓦斯监测 283
  • 3.5.9隧道风险管理 283
  • 3.5.9.1风险识别 283
  • 3.5.9.1.1自然灾害风险 283
  • 3.5.9.1.2隧道不良地质施工风险 283
  • 3.5.9.1.3其它突发风险 283
  • 3.5.9.2风险评估 283
  • 3.5.9.3风险处置 283
  • 3.5.9.3.1自然灾害风险处置 283
  • 3.5.9.3.2隧道不良地质施工风险处置 284
  • 3.5.9.4风险监控 284
  • 3.5.9.5突发事件应对 284
  • 3.5.9.5.1组织机构 284
  • 3.5.9.5.2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285
  • 3.5.9.5.3风险预案 285
  • 3.5.9.5.4物资储备 285
  • 3.5.9.5.5人员保证 286
  • 3.5.9.5.6报告、处理程序 286
  • 3.6站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87
  • 3.6.1施工方案 287
  • 3.6.2施工方法 287
  • 3.7轨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89
  • 3.7.1施工方案 289
  • 3.7.2施工方法 290
  • 3.7.2.1双块式轨枕施工 290
  • 3.7.2.2双块式轨道施工 291
  • 3.7.2.2.1双块式轨道施工工艺 291
  • 3.7.2.2.2双块式轨道施工步骤 291
  • 第四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297
  • 4.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97
  • 4.1.1确保路基工程质量措施 297
  • 4.1.2确保桥梁工程质量措施 297
  • 4.1.2.1确保基础质量措施 297
  • 4.1.2.2确保墩台质量措施 298
  • 4.1.2.3确保现浇梁工程质量措施 298
  • 4.1.2.4确保桥面系及附属工程质量措施 299
  • 4.1.2.5确保模板质量控制 300
  • 4.1.2.6确保钢筋质量的措施 300
  • 4.1.2.7确保砼质量的措施 301
  • 4.1.2.8确保预应力质量措施 302
  • 4.1.3确保涵洞工程质量措施 302
  • 4.1.4确保隧道工程质量措施 304
  • 4.1.4.1确保开挖施工质量措施 304
  • 4.1.4.2确保支护施工质量措施 306
  • 4.1.4.3确保防排水施工质量措施 307
  • 4.1.4.4确保衬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07
  • 4.1.4.5确保沟槽施工质量措施 308
  • 4.2确保工期的措施 308
  • 4.2.1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形成正常施工能力 308
  • 4.2.2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308
  • 4.2.3 加强施组的动态管理 309
  • 4.2.4加强物资储备,保证物资供应 309
  • 4.2.5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 310
  • 4.2.6重(难)点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310
  • 第五章 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11
  • 5.1重点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11
  • 5.1.1丰都车站滑坡 311
  • 5.1.1.1项目概要 311
  • 5.1.1.2施工方案 311
  • 5.1.1.3工期安排 311
  • 5.1.1.4劳动力安排 311
  • 5.1.1.5施工方法及其措施 312
  • 5.1.2石柱车站高填方 312
  • 5.1.2.1项目概要 312
  • 5.1.2.2施工方案 312
  • 5.1.2.3劳动力安排 313
  • 5.1.2.4施工机械配备 313
  • 5.1.2.5施工方法及措施 313
  • 5.2重点桥梁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14
  • 5.2.1丰都车站双线特大桥 315
  • 5.2.1.1概况 315
  • 5.2.1.2总体施工方案 316
  • 5.2.1.3施工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 316
  • 5.2.1.4施工进度安排 317
  • 5.2.1.5劳动力安排 317
  • 5.2.1.6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317
  • 5.2.1.7施工方法 318
  • 5.2.1.7.1基础施工 318
  • 5.2.1.7.2承台施工 318
  • 5.2.1.7.3墩台身施工 318
  • 5.2.1.7.4连续梁施工 318
  • 5.2.2金竹滩龙河双线特大桥 318
  • 5.2.2.1概况 318
  • 5.2.2.2总体施工方案 319
  • 5.2.2.3施工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 320
  • 5.2.2.4施工进度安排 320
  • 5.2.2.5劳动力安排 320
  • 5.2.2.6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321
  • 5.2.2.7施工方法 321
  • 5.2.2.7.1基础施工 321
  • 5.2.2.7.2承台施工 321
  • 5.2.2.7.3墩台身施工 322
  • 5.2.2.7.4连续梁施工 323
  • 5.2.3三建乡龙河双线大桥 323
  • 5.2.3.1概况 323
  • 5.2.3.2总体施工方案 323
  • 5.2.3.3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324
  • 5.2.4石板龙河双线大桥 324
  • 5.2.4.1概况 324
  • 5.2.4.2总体施工方案 324
  • 5.2.4.3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325
  • 5.2.5嵩子坝南滨河双线大桥 325
  • 5.2.5.1概况 325
  • 5.2.5.2总体施工方案 325
  • 5.2.5.3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326
  • 5.2.6华丰双线大桥 326
  • 5.2.6.1概况 326
  • 5.2.6.2总体施工方案 326
  • 5.2.6.3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327
  • 5.3重点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27
  • 5.3.1大梁隧道 327
  • 5.3.1.1 隧道概况 327
  • 5.3.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28
  • 5.3.1.3 施工方案 328
  • 5.3.1.4 施工方法及措施 329
  • 5.3.1.5不良地质地段 329
  • 5.3.1.6施工通风 329
  • 5.3.2 胡家坡隧道 332
  • 5.3.2.1 隧道概况 332
  • 5.3.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32
  • 5.3.2.3 不良地质 332
  • 5.3.2.4施工方案 332
  • 5.3.2.5施工方法及措施 333
  • 5.3.2.6施工通风、排水 333
  • 5.3.2.7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法 334
  • 5.3.3 方斗山隧道 334
  • 5.3.3.1 隧道概况 334
  • 5.3.3.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334
  • 5.3.3.3不良地质 334
  • 5.3.3.4施工方案 335
  • 5.3.3.5 施工方法及措施 335
  • 5.3.3.6施工通风、排水 336
  • 5.3.3.7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法 338
  • 5.3.4 南白洞隧道 338
  • 5.3.4.1 隧道概况 338
  • 5.3.4.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339
  • 5.3.4.3不良地质地段 339
  • 5.3.4.4施工方案 339
  • 5.3.4.5施工方法及措施 339
  • 5.3.4.6施工通风、排水 340
  • 5.3.4.7弃碴 342
  • 5.3.4.8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法 342
  • 5.3.5 长洪岭隧道 342
  • 5.3.5.1 隧道概况 342
  • 5.3.5.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343
  • 5.3.5.3 不良地质 343
  • 5.3.5.4 施工方案 343
  • 5.3.5.5 施工方法及措施 344
  • 5.3.5.6施工通风 344
  • 5.3.5.7施工排水 347
  • 5.3.5.8弃碴 347
  • 5.3.5.9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法 348
  • 第六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349
  • 6.1冬季施工安排 349
  • 6.2雨季施工安排 349
  • 第七章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352
  • 7.1质量目标 352
  • 7.1.1总体目标 352
  • 7.1.2具体目标 352
  • 7.2质量管理体系 352
  • 7.3质量保证措施 352
  • 7.3.1组织保证措施 352
  • 7.3.2思想保证措施 352
  • 7.3.3技术保证措施 354
  • 7.3.4制度保证措施 354
  • 7.3.5经济保证措施 357
  • 7.4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357
  • 7.4.1已完工程的保护措施 357
  • 7.4.2已完设备的保护措施 358
  • 第八章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59
  • 8.1安全目标 359
  • 8.2 安全保证体系 359
  • 8.3安全保证措施 359
  • 8.3.1 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359
  • 8.3.2 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61
  • 8.3.3 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362
  • 8.3.3.1 路基工程(含站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62
  • 8.3.3.2 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63
  • 8.3.3.3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64
  • 8.3.3.3.1 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64
  • 8.3.3.3.2 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65
  • 8.3.3.3.3 装碴及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367
  • 8.3.3.3.4 支护、衬砌安全保证措施 368
  • 8.3.3.3.5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安全保证措施 369
  • 8.3.3.3.6 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370
  • 8.3.3.3.7 临时用电及照明安全保证措施 370
  • 8.3.3.4 道床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72
  • 8.3.3.5 跨越既有公路和构筑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73
  • 8.3.3.6 用电、有害气体的控制及劳动保护措施 374
  • 8.3.3.7 冬、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74
  • 8.3.3.8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375
  • 8.3.3.9 治安消防措施 376
  • 8.3.3.10 防汛、防洪、洞内排水措施 377
  • 8.3.3.11 防火安全保证措施 378
  • 8.4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379
  • 8.4.1 总则 379
  • 8.4.2 灾情预警和报告 379
  • 8.4.2.1 灾情预警 379
  • 8.4.2.2 建议对策 379
  • 8.4.2.3 报告灾情 379
  • 8.4.3 应急反应机构 380
  • 8.4.4 抢险队伍 380
  • 8.4.5 灾害处置 380
  • 8.4.6 抢险步骤 380
  • 8.4.7 防灾设备 380
  • 8.4.8 灾情、事故搜集和报告 381
  • 第九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82
  • 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382
  • 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382
  • 9.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382
  • 9.2.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检查制度 382
  • 9.2.3施工环境、水土保持规划制度 382
  • 9.2.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383
  • 9.2.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384
  • 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384
  • 9.3.1环境保护措施 384
  • 9.3.1.1减小生态破坏 384
  • 9.3.1.2噪声、光污染控制 384
  • 9.3.1.3水环境保护 385
  • 9.3.1.4大气环境保护 385
  • 9.3.1.5固体废弃物处理 386
  • 9.3.2水土保持措施 386
  • 9.3.3名木古树、珍惜动物保护 387
  • 第十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88
  • 10.1职业健康目标 388
  • 10.2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388
  • 10.3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388
  • 10.3.1劳动保护措施 388
  • 10.3.2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389
  • 10.3.2.1建立医疗档案和定期体检制度 389
  • 10.3.2.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89
  • 10.3.2.3生活区卫生疾病预防措施 390
  • 10.3.3.3职业病防治措施 390
  • 第十一章 劳动力组织计划 392
  • 11.1劳动组织原则及劳动力配置计划 392
  • 11.2劳动组织 392
  • 11.3劳动力管理和培训 392
  • 11.3.1劳动力管理 392
  • 11.3.2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 392
  • 11.4特殊季节劳动力保障措施 392
  • 11.5劳动力计划表 392
  • 11.6劳动力进场办法 392
  • 第十二章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 394
  • 12.1配备原则及调配计划 394
  • 12.2配备配套选型 394
  • 12.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表 395
  • 第十三章 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 406
  • 13.1临时工程用地计划 406
  • 13.2外部电力需求计划 409
  • 第十四章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412
  • 14.1主要材料供应办法和运到现场的方法 412
  • 14.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412
  • 14.3材料供应保障措施 414
  • 第十五章 合同用款估算 415
  • 15.1 资金流动计划 415
  • 15.1.1 资金管理 415
  • 15.1.2 资金流动计划 415
  • 15.2 合同用款估算 415
  • 第十六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 416
  • 16.1文明施工 416
  • 16.1.1文明施工目标 416
  • 16.1.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416
  • 16.1.3文明施工措施 416
  • 16.1.3.1组织领导 416
  • 16.1.3.2健全管理制度 417
  • 16.1.3.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17
  • 16.1.3.4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417
  • 16.1.3.5环境卫生管理 418
  • 16.2文物保护 418
  • 16.2.1文物保护目标 418
  • 16.2.2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419
  • 16.2.3文物保护措施 419
  • 第十七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420
  • 17.1施工配合措施 420
  • 17.1.1施工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 420
  • 17.1.2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措施 420
  • 17.1.3与甲方的配合措施 420
  • 17.1.4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420
  • 17.1.5与设计的配合措施 421
  • 17.1.6与相邻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421
  • 17.1.7后续工程配合措施 421
  • 17.1.8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 422
  • 17.1.9交通配合措施 423
  • 17.1.10试验配合 424
  • 17.2地下、地上管线和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424
  • 17.3廉政建设措施 426
  • 17.4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措施 426
  • 17.5确保既有道路交通畅通的措施 427
  • 17.6标准化管理 427
  • 17.6.1标准化管理体系 427
  • 17.6.2标准化管理要求 428
  • 17.6.2.1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430
  • 17.6.2.2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 430
  • 17.6.2.3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430
  • 17.6.2.4注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430
  • 17.6.2.5实行标准化作业 431
  • 17.6.2.6机械设备、汽车交通 431
  • 17.6.2.7安全用电和防雷 431
  • 17.6.2.8文明施工 432
  • 17.6.2.9安全生产指标 432
  • 17.6.2.10验收评定 432
  • 17.7信息化管理 433
  • 17.7.1信息化管理体系 433
  • 17.7.2信息化管理要求 433
  • 17.7.3信息化管理保证措施 433
  • 17.7.3.1局域网硬件配置 433
  • 17.7.3.2局域网系统软件配置 434
  • 17.7.3.3应用软件 434
  • 17.7.3.3.1项目岗位管理 434
  • 17.7.3.3.2.项目规划管理 434
  • 17.7.3.3.3.项目进度管理 434
  • 17.7.3.3.4.项目成本管理 435
  • 17.7.3.3.5工程质量管理 435
  • 17.7.3.3.6项目 合同管理 436
  • 17.7.3.3.7物料采购管理 436
  • 17.7.3.3.8财务核算管理 436
  • 17.7.3.3.9安全生产管理 437
  • 17.7.3.3.10竣工资料管理 437
  • 17.7.3.3.11通用办公管理 437
  • 17.8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 438
  • 17.8.1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体系 438
  • 17.8.2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要求 439
  • 17.8.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439
  • 17.9土地复垦 439
  • 17.9.1土地复垦目标 439
  • 17.9.2土地复垦管理体系 439
  • 17.9.3土地复垦措施 439
  • 17.9.3.1主体工程施工 439
  • 17.9.3.2取、弃土场土地复垦 439
  • 17.9.3.3施工便道土地复垦 440
  • 17.9.3.4施工场地土地复垦 440
  • 17.9.3.5生物化学措施 440
  • 17.10降造措施 440
  • 17.10.1组织措施 441
  • 17.10.2技术措施 441
  • 17.10.3管理措施 443
  • 17.10.4其他措施 444
  • 表6-1 拟为承包该项目设立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 446
  • 表6-2 拟投入该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47
  • 表6-3 拟配备该项目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449
  • 表6-4 施工进度计划 455
  • 表6-5 劳动力计划表 457
  • 表6-6 施工总平面图 458
  • 表6-7 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 459
  • 表6-8 外部电力需求计划表 463
  • 表6-9合同用款估算表 466

附件详情

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重庆至利川线土建、铺架工程土建施工第4标段丰都(含)至青石岩(不含),DK124+716.25~D1K199+026.8,新建工程77.188km范围内的路基及附属、桥涵(不含铺架)、隧道、站场、无碴道床、以及改移道路等。 1.1项目概要 1.1.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新建铁路重庆至利川线土建、铺架工程土建施工第x标段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和石柱县境内,起讫里程为:DK124+716.25~D1K199+026.8,全长77.188km。
线路自DK124+716.25引出,穿大梁隧道、胡家坡隧道和观音岩隧道,设丰都车站后设丰都车站双线特大桥,线路折向东南,穿越熊家岭隧道、石缸坡隧道,设金竹滩龙河双线大桥跨龙河后,线路穿越花园隧道、方斗山隧道,后设绿春坝双线特大桥跨江马公路,设三建龙河大桥跨龙河。穿南白洞隧道后,设石板龙河大桥跨龙河,穿长洪岭隧道并穿丰都县江池镇,设江池龙河大桥跨越龙河后穿周家坪隧道,设南滨河龙河大桥跨龙河后设石柱站,线路折向东南穿安子山隧道和顶子山隧道后至本标段终点D1K199+026.8。
站前工程(不含铺轨、T梁预制、架设)主要有路基5765m;正线上隧道19座64732m,牵出线隧道1座计270m;桥梁27座6599m,特大桥3座2047m;重点工程:大梁隧道(10942m)、方斗山隧道(4870m高风险岩溶隧道)、南白洞隧道(6935m)、长洪岭隧道(13287m下穿江池镇)、胡家坡隧道(5475m);丰都车站双线特大桥(701.5m)、金竹滩龙河特大桥(544.26m);石板龙河双线大桥(220.65m)、陈家堡龙河双线大桥(320.95m)、蒿子坝南滨河双线大桥(448.0m)、华丰双线大桥(464.48m);丰都车站、石柱车站。主要工程范围:
⑴迁改工程:包括改移道路、砍树挖根、迁改工程(不含35kV及以上高等级电力线路、军用光缆、油气管道)、给排水管道迁改及所需的青苗补偿费;
⑵路基:包括声屏障、绿化、防护栅栏、电缆槽等的路基章节所有内容,但不包括桥梁上的声屏障施工和路基单侧护轮轨施工;
⑶桥涵:包含除T梁预制、T梁架设、T梁支座、湿接缝、桥面系、综合接地之外的所有内容。但墩台身上的挂篮、墩台预埋件(含综合接地预埋部分、不含围栏)纳入各土建标段招标。桥梁线性监控不纳入本次招标;
⑷隧道:包含除隧道照明和综合接地之外的所有内容,综合接地预埋部分纳入标段内;
⑸轨道:仅含线路有关工程中的水准基点标、涵洞标、用地界标、安全保护区标桩,无碴道床;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